美国心理学家测验孩子特别害怕的事,答案我们真没想到

作者:积木育儿 2017-08-25阅读:322次

美国心理学家曾在3000个样本中做过一个心理测验:你最担心的是什么?结果令人吃惊。40%的人认为,最担心也最痛苦的事情是在大庭广众前讲话,而死亡却排在第2位。

中国父母好面子。要求孩子当众表演、秀技能是常事。

有的只是觉得亲戚朋友有期待,自己的孩子应该去满足那个期待;

有的则非常迷恋孩子表演之后,旁观者的那些赞叹和掌声;

还有的父母甚至暗地里把自己孩子去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且美其名曰“争口气”。

一旦孩子做不到,他们就很可能判定自己的孩子,不够“勇敢”,没那么“有出息”。

可惜,他们要面子的时候,却忘记了先给孩子面子,于是无形中狠狠伤了孩子的心。

培养一个性格开朗、能大方表现自己的孩子是很多父母的梦想,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无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拿自己的个人意愿去捆绑孩子,而且动不动就批评孩子甚至怀疑孩子的能力,这样做,对孩子不仅不公平,而且非常有害!

美国心理学家测验孩子特别害怕的事,答案我们真没想到

孩子的表演因自发而生动。

孩子愿不愿意表演,性格因素很重要

孩子的身心发展,总是在特定的遗传基础上展开的,先天的气质类型,就是很重要的基础之一。

如果孩子生而为那种内倾的气质类型,比如粘液质或抑郁质,那么让她当众表演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她气质类型的优势不在这方面,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先天气质类型基础,一味要求这类气质类型的孩子像多血质的孩子那般活跃或“自然熟”,其实是对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尊重。

不排除这种气质类型的孩子成年后可能会在生活的磨砺下慢慢发展出当众侃侃而谈的能力,但由于气质的相对稳定性,这往往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而孩子的生命历程才刚刚展开,要做出这么大的改变,很难。

如果孩子是这种情况,父母的理解与宽容非常重要,一味地逼孩子上台,而孩子又自感不能胜任的时候,只会心生自卑,更不利于她克服怯场的倾向。

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萌发

两三岁的宝宝正在经历心理的“第一反抗期”。这时的孩子开始认识到自我存在,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萌生和显露,他们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对自己爱干的事就说:“我会,我自己来。”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

美国心理学家测验孩子特别害怕的事,答案我们真没想到

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不表演”的权利。

“问题”是父母内心恐惧的投射

孩子不敢当众表演之所以成为“问题”,实际上是父母内心恐惧的投射,有的父母可能因为自己平时不善于“抛头露面”,还可能因此吃过很多亏,担心孩子也会像自己一样胆小吃不开,就把这种恐惧投射到孩子的行为上。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胆小的行为,就无法接受。把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本来正常的行为反应夸张成了问题。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因为父母的眼里有了这个问题,他就会因为这个问题而焦虑,一旦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思想压力,更难让孩子做出自如的反应。如果再就此给孩子贴上“胆小”之类的标签,则自我评价尚处在以他人评价为转移阶段的孩子还可能真的把自己视为“胆小”的人,这样,一个不敢登台表演的行为就被泛化成了“胆小”的人格特质,进而成为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诱发孩子做出更多胆小的行为!

父母尊重孩子“不表演”的权利。

美国心理学家测验孩子特别害怕的事,答案我们真没想到

因不表演而给孩子贴标签对孩子伤害很大。

当众表演的胆量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强,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父母希望可以锻炼孩子当众表演的能力时,请注意以下要诀:

❶ 别“贪得无厌”。父母需要学会见好就收,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表演,孩子会逐渐失去兴趣,而且也不符合孩子注意力发展的现实水平。

❷ 尽量避免要求孩子进行即兴表演。可以在聚会之前,和孩子商量这件事情,让孩子有准备或练习的时间。

❸ 尝试和孩子一起表演。让孩子觉得在陌生人面前表演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妈妈也这样做了。

❹ 不当面批评孩子。当孩子不愿意表演或表演中出现了错误,父母不可以当着第三者的面批评或训斥孩子。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安慰。

美国心理学家测验孩子特别害怕的事,答案我们真没想到

有父母陪伴的表演会增添更多亲子趣味。

最后,英国教育家洛克的一段话,送给所有父母:

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

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更多内容,请看:

“玩具给弟弟玩一会儿吧”,父母这样处理孩子社交,会让他更小气

家长这样跟老师沟通,老师最欢迎,再也不用担心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