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纤柔的女人,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歌手,3个孩子的母亲,她精心培养自己的3个儿子,如今他们都相继考入斯坦福大学。她的成功有什么秘诀?
61岁的她,脸上看不出有多少岁月的痕迹,几番言语,让人感觉气度大方、温文尔雅,其深邃的思维和对教育独有的见解让人耳目一新。
天下父母,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至少也要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孩子如何教,始终是一个永远探讨不断的话题,她给父母这些建议。
做到这十点谈何容易?
比如,让孩子敢于肯定自己。曾经就遇到一个家长,她的女儿成绩很棒,但是很内向,不怎么跟同学玩,原因是右脸有一块较大的“胎记”,女孩子爱美,大家都知道,所以家长很烦恼。我说:你不能为这事烦,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孩子很会看父母的脸色,你觉得这个“胎记”不美观,你忧心忡忡,那么孩子就会更加的担心,更加的烦恼,长此以往,就会变的越来越内向,你女儿特别聪明,有很多优点,你要拿她的长处不断的给她信心,这样才能激发她的潜力,而不能用短处给她施加压力。
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买些玩具、小礼物奖励一下孩子,这肯定是父母们经常干的事,陈博士说 “别用物质奖励孩子”并不是告知家长绝对的不买小礼物,而是希望父母能花点心思让孩子获取一些更有意义的奖励。
课外班是不是一刀切的不能报?这个,家长们还是要仔细斟酌的,应该说,孩子有能力胜任学习或者家长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业,都不需要给孩子报班,不要因为隔壁某某人在课外班学习或者某辅导机构有教学名师而强制性将孩子送去辅导,但若孩子的某项学习能力较弱,同时家长无能力和时间帮助孩子,可以适当选择课外班进行补缺补差。
毕竟,在国外生活很久的陈博士不了解分数对中国学生的重要性。
陈博士说:孩子问问题,就算在炒菜,也会把火关掉来回答问题,绝对不会让孩子等着
与其说这是教育,不如说这是一种境界!试问,哪个父母没有在孩子不停的提问中烦躁过?在自己正专心做某件事时,孩子在你身边不停的抛出问题,也许他(她)的确有很多疑问,又或许他(她)就是想跟你说说话,想让你陪他(她)玩,慢慢的,你的思绪被打乱,心情被破坏,一句“你怎么有那么多问题,一边去!”把孩子打发走。
有些父母想尽心思将孩子放在“知名学校”,然后就万事大吉了,自己负责缴学费和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好。学校教育有一定的模式,面对这么多不一样的学生,学校没有能力注意到每个孩子的细节,家庭教育则不同,可以说它是一种个性化定制教育,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最了解孩子。
施教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引导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培养孩子宽广的胸怀和健康的人格才是家庭教育的精髓。
知子莫若母,呵护、陪伴他们。
陈博士说:陪伴最重要。相信很多人都认同这个理念,放下手头上一些无意义的事情,然后很用心的教育孩子,因为他(她)是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