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大宝上了幼儿园可以喘口气了,没想到独生女儿紧接着又添了二宝,老家山东的李阿姨被女儿“央求”常住武汉帮忙带孩子。最近两三个月来,她突然失眠,胃口也变差了,一下瘦了十几斤。女儿带着她跑了多家医院,吃了不少药,收效甚微。几天前,李阿姨终于在武汉市心理医院找到症结:过度焦虑患上了抑郁症。
昨天,该帖子在朋友圈热传,网友评论炸了:有的说老人没有义务帮子女带孩子,请“心疼老人”;有的说现在年轻人也不容易,不是不想带孩子,而是现实压力没法子;有的呼吁社会各界能给“二孩”妈妈更多关怀,为妈妈分担,也是为老人减轻压力。
三成老人带娃出现情绪问题
今天,记者走访了杭州几家医院,发现因带二娃出现心理问题的老人还真不少。浙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许毅透露,现在每天要接诊一二十位焦虑抑郁的老人,追问发现:三成跟带娃有关。
“现在老年人因为带娃带出情绪问题的,不在少数。”许毅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老人隔代带小孩的压力越来越大,出现情绪障碍的老人明显增多。带孩子是个辛苦活,睡眠很难得到保证,责任重大,容易因焦虑导致失眠。
和山东李阿姨一样,来自衢州的叶阿姨今年58岁,退休后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轻松。4年前,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的独生女儿生了孩子,叶阿姨来杭州专门给女儿带孩子。
去年,叶阿姨把大宝送进了幼儿园,原本以为可以喘口气了,结果女儿又怀上了二胎。二宝3个月时,女儿上班了。叶阿姨既要管孩子,又要忙家务,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二宝晚上跟着她睡,经常是刚睡着就被孩子闹醒,晚上也不敢睡得太沉。
时间一长,李阿姨开始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吃东西没胃口,经常头晕心慌,两个月下来瘦了七八斤不说,还开始掉牙齿。做胃镜、查心脏,做遍了检查都没有发现问题。经医院睡眠治疗中心问诊后,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2岁半以前的儿童中,主要由祖辈照顾的比例达到60%到70%,3岁以后占40%。老人已成为带孩子的“主力军”。
父母自己带娃 能做到吗?
检查出抑郁症后,叶阿姨回衢州老家休养。
二娃、没老人、没保姆、妈妈全职上班,怎么办?自己带娃,能否做到?
“自己带根本不现实。两人都是工薪阶层,如果一个人辞职,另外一个人的工资不够养家。”叶阿姨的女儿珍珍说,没了母亲的帮助,她开始了忙乱的日子。一边是上幼儿园的大宝,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二宝,珍珍和丈夫都还要踩点上班。
无奈中,珍珍找到了一家接受小宝宝的育婴站,当时园里有的都是1岁以上的宝宝,珍珍产假结束就得去上班,只能咬咬牙将5个月的小宝送去托儿所。
一些妈妈生“二孩”后,干脆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今年35岁的小雅(化名)去年8月生了二宝,不堪压力的她辞去工作,专心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每天她早早起床,做好早餐,送7岁的大宝上学再回来买菜、洗衣、做饭,带二娃。
“最忙碌的是周末,那是左手抱一个、右手牵一个,穿梭在各种培训机构。”小雅说,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她一口气给大女儿报了6个课外班。不管是大冬天还是酷暑,小雅都抱着二娃去上课的地方等大宝下课,再一起摸黑回家。回家后做饭的做饭,做作业的做作业,玩的玩,但往往最终结果是做饭的感觉有困难,因为二宝老是要拉着妈妈的手;做作业的,又被妹妹一通捣蛋,学习桌上一片狼藉;妹妹要求一起玩的想法也没被完全满足,因为妈妈要做饭,姐姐老想着把她赶出学习区域……小雅说,这时她总会起到一句话,如果想让一个女人无所不能,就让她生二胎吧。
其实,让全职妈妈焦虑的不仅仅是养育“二孩”难题,还包括自己该如何回归社会。这段时间,小雅开始学做微商,她说不能离开社会太久,不然以后再就业前景黯然,而她,并不想当“前半生的罗子君”。
能否给“二孩”妈妈更多关怀
“自己的孩子最好自己带。”许毅认为,养育孩子应是年轻人“唱主角”,老人“搭把手”。有大量调研结果显示,在我国,70%的“隔代抚养”都不成功,有相当比例的孩子长大后存在个性缺陷和社会适应能力欠缺。
许毅解释,老人对于孩子的生理保育多于培养教育,容易使孩子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长此以往,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容易抵抗父母的管教,并与之疏远。而父母与子女的互动能促进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增加其社会适应性、学业成就、健康情感的建立,这又通常是老人所难以完成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单位都有专门的托儿所,可以分担和减轻老人的压力。”网友呼吁,“二孩时代”的来临,呼唤相关部门和民间机构增办幼托机构,解决双职工家庭养育“二孩”的困境。
目前,浙江省已出台了许多人性化关怀的政策与措施。为维护女职工劳动权益,依法保护女职工在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2017年,《浙江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出台,并于6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中明确规定: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98天;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女职工,可在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及计算工龄等人性化关怀。有些单位还在岗位设置上,为“二孩”妈妈适当放宽了条件。
“社会各界也要给予‘二孩’妈妈多些理解。”网友纷纷指出,应该从劳动保障、就业等方面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帮助二胎妈妈们尽快“满血复活”,重新在职场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