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快速增加,人们的工作节奏相应加快,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亦使人们的心理压力加重,随之而来的时间观念、工作效率和生活内容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容易使人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这种心理应激反应具有两重特性:一是能使人学会通过多种因素的调节,产生较好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二是对应激不能适应,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心身疾患,贻害身心健康。
有位毕业于师范大学的中学女教师。5年连任高三班主任,工作一直很忙。由于她能歌善舞,有的单位便请她去指导排练节目,因而常常忙得她走路都带小跑。近年来,她常感觉肠胃不适食欲下降,上腹部出现反复发作的疼痛,且明显消瘦,后来不得不去医院,经系统检查,她患了十二指肠溃疡。
某企业一位42岁的经理,工作尽心尽力,忙得不亦乐乎。由于一次恶性事故使得车间停产4个月,造成企业连续两年亏损。于是他消极悲观,怨天尤人,时常发脾气,动辄训人。几个月他感到"没力气",上楼举步沉重,体重逐渐下降。其妻劝他就医,反遭训斥:"我吃得比过去多,何必大惊小怪!"一天下午,他竞突然昏倒在办公室,被急送医院,后确诊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
一精神病女患者,芳龄20岁,就医时神情异常,时哭时笑,还企图自杀。经了解,方知她高考因一分之差落榜,于是抑郁不乐,食寝不安,加之她20岁生日将到,甚觉无颜见人,过度的沮丧焦虑使她的病情迅速加重。
类似的应激性疾病在临床上是经常遇到的。应激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在大脑高级神经中枢控制调节下,通过下丘脑--植物性神经及其所支配的相应器官和内分泌系统对应激进行综合性、防御性的机体反应。人体对应激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如果因应激而失衡的机体内环境长期得不到恢复,或持续受到应激性刺激,则可能转为病理改变,进而导致心身疾病。
很多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总是伴随着相应的情绪变化而引起或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医学心理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压升高,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通过肝脏转化为甘油三酸,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另外,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血糖也升高,会加速动脉硬化和诱发心血管疾病。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还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引发多种疾患,诸如紧张性头痛、多汗症、脱发症、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过敏性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糖尿病、女性月经失调、男性阳痿早泄的作用。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重视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上述两项与躯体健康一道,纳入人类健康的新标准。说来也不奇怪,心理和精神因素使人致病不光在我国日益突出,就是在很多工业化进程中发达的国家中,由此惹出的麻烦也不少。在80年代的美国人中,因心理压力导致紧张而患病者每年达39万之众,医疗费支出高达上亿美元。
心理压力大危害多,适当的释放是很重要的。
心理减压的小妙招
常听音乐,改变心情。想要尽快的远离自己的压力,您在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生活。音乐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人们创造了它,就是为人服务的,如果感觉压力很大的时候,不妨多听听音乐,音乐可以带走一些抑郁和不快乐,当你融入到音乐的时候,就可以暂时忘掉烦恼,让自己的心情变得舒缓下来,其实去唱歌也是一种好的方式,唱也是听,而且,专注唱歌和听歌,烦恼就会忘记,压力也就释放了。
好的环境释放压力。适当的释放自己的压力也是很重要的,您在生活中就要学会适当的减压方式。人是环境的产物,好的环境会让人心情愉悦,有上进心,彼此帮助,彼此欣赏,有激情有活力,相反,不好的环境,明争暗斗的环境,尔虞我诈,沉闷、压抑的环境会让人感觉压力很大,心情也不愉悦,所以,即使白天上班脱离不了职场,业余时间也要找一个积极快乐的环境,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
参加运动。进行一些体育运动的锻炼,也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措施,你在生活中就要注意适当的选择。不少心理专家指出,耗氧运动在改变不良情绪等方面,比服用任何药物效果都好。人在心情不佳的时候可以用运动来排解,可以出去跑步,可以游泳,还可以骑自行车,在运动的时候,不良的情绪会随着汗一起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