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温(1890—1947),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921年他成为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次年任讲师,1927年晋升为教授,在此期间与格式塔心理学派建立联系,并成为该学派的积极倡导者。1929年他参加了在美国耶鲁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家会议,同年他和盖特尔德结婚,婚后育有两个孩子。1932年应E.波林之邀赴美任斯坦福大学访问教授6个月,任期结束后,因逃避纳粹执政后对犹太人的迫害,于1933年从德国来到美国定居,1940年成为美国公民。
他在康奈尔大学任儿童大学教授两年(1933-1935),之后,他被任命为爱达华州立大学儿童福利所心理学教授。1944年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并担任由他创办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同时,他还是美国犹太人会议的社会相到关系委员会主任,该会从事社会问题研究。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是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端于本世纪40年代,成为整个社会科学界所关注的中心,虽然它作为一种自觉的运动至70年代已趋于低潮,但它的内在活力,它的理论、方法和心理观,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勒温的动力思想与他的整体思想是密切相联的,正如在他的心理紧张系统概念之外他还有另一个基本概念──“生活空间”。生活空间代表了一种心理的格式塔,代表了一种整体思想和整体观,整体思想也是场论的基本思想。
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观是勒温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自然基础,他所描述的心理紧张系统便发生在他所界定的生活空间之中。生活空间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产生与表现的场所,是一种具有整体特性的动力场。这样勒温以此为背景所阐述的心理紧张系统不但具有动力性,而且具有结构性、关系性和系统性,具有格式塔整体性所具有的一切特点。勒温曾说:“在研究心理能量和心理紧张的问题时,我们必须记住它们在一定的心理系统中所占的位置,因而就必须以在这种系统中行之有效的格式塔理论的观点来研究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