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妈妈说:“我学了很多育儿理念,其中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就是有时候控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发过火后,看到孩子可怜的样子又后悔,但是下次还会再犯,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孩子,为什么总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斯蒂芬.吉利根博士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情绪来源,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不由自主地陷入情绪的漩涡?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摆脱这种局面?
情绪来源?
01源于我们童年的经历和创伤当亲子关系“卡住”的时候,我们不要只是聚焦在孩子的问题,事实上是家长本身在小的时候经历过的一些问题。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一些童年的创伤,不是吗?
这些负面的信息被长久封闭锁在身体层面,意识层面以及心理层面,使得情绪体处于“锁死”的状态。当孩子的一个表现触发到了你童年的某段经历。那么这份记忆又被激活,这份负面的体验又再次被你的身心系统感觉到了。
通常面对孩子,父母感觉与孩子一样的年纪,回忆起过往负面的时光。
案例:小A妈妈每次看到孩子不认真吃饭,挑食就忍不住发脾气,惩罚孩子,威胁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就是想让孩子多吃饭。直到有一天,小A又一次数落孩子,你每天吃这么点饭,就长这么矮怎么办?
小A才恍然大悟,原来小A自己个子矮小,从小受到同学的嘲笑,工作也因个子矮小而错失好的机会。小A每次看到孩子不好好吃饭就激活了她自卑心理,她就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害怕孩子像她一样长不高。小A就一次又一次陷入情绪的漩涡不能摆脱。
如何摆脱这种局面?
02觉察自己的情绪我们要练习一件事情,那就是意识到自己当下的情绪。生气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生气了。所以我们要时刻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当下感觉如何?是平和,是无聊,是愤怒,还是沮丧等?
亲子教育的核心关键点,不是着重在孩子身上,而是首先要把关注点放在自身的情绪状态上。
03接纳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觉察到我们自己的负面情绪,接纳它,看见它。小A当再看到孩子因不好好吃饭而发脾气时,接纳它:“我看见你了,我感受到你了,我接纳你。”
愤怒、沮丧、无聊是正常的情绪,放下自责,当我们忍不住向孩子发脾气时没关系,释放胜过压抑,让子弹飞一会儿。
04转化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找到亲密的对象,创建一个私密的空间,在里面你可尽情地哭泣,唱歌,呐喊,喝酒等放松自己。
我们可经通过运动、健身、听音乐、旅行等减压,释放自己的压力,让自己更多平和而宁静。
我们可以每天做20-30分钟冥想,它能改变你大脑的回路,最有效地降压,解决情绪困扰,让身心更健康。
小结:我们看了心理学家关于情绪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下控制情绪的三步曲:
A:离开情绪现场,积极暂停;
B: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避免情绪失控;
C:向自己提问,三个问题:我为什么生气?我生气能否解决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应该选择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