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的家长用错了力,原来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拼”这个

作者:慢读儿童 2017-06-30阅读:1674次

作者:豌豆·蝴蝶花

现在大家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都能做到态度上的重视,但能抓住教育真谛的却还是少之又少。今天,简明扼要的给大家一个方向。

99%的家长用错了力,原来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拼”这个

01

孩子教育成败的决定权在家庭

案例:

霖霖妈妈是一名80后,孩子8岁,上二年级。霖霖妈小时候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没怎么上学,所以霖霖妈属于典型的靠成绩优秀考上大学,继而毕业后自然而然的留在城市工作成家的。

她觉得,小孩子将来成不成功家庭的作用不是太大,因为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父母没怎么“管”她,自己也一样成绩优秀,生活幸福。

可以说,像霖霖妈这种想法的家长并不是少数。但其实,现在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小时候相比已经大不一样。

那时候社会风气较之现在要好很多已然是不争的事实。家长虽然不怎么管,但邻里之间的和睦、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互相帮助的淳朴氛围在无时不刻的影响着我们。

而且,看似父母不管,其实我们不知不觉中在获取父母的世界观并仿照他们的行事方式。所以,以前做家长的可能知识没我们多,但教育孩子方面未必做的差。

99%的家长用错了力,原来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拼”这个

但现在呢?日渐凉薄的社会风气已不能滋养孩子的心灵,我们必须关注孩子,教给他们真、善、美和爱的能力。而不能放手不管或者只依靠孩子老师。

有的家长在幼儿园时靠幼儿园阿姨,到小学又靠班主任和学科老师。诚然老师肯定是孩子教育链的一环,但老师能做的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给不了孩子“根”的影响。

孩子到了老师这一环的时候已经呈现出不同家庭教育的特质了。老师只是在此特质基础上助孩子一把,但不能让孩子从这个轨道完全脱离。

所以,说到底,家庭才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中坚力量,父母才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02

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案例:

淼淼(7岁)妈妈非常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她特别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既优雅又优秀的女孩子。所以淼淼妈对孩子进行了很多的“培优”辅导,管教严格、奖惩分明。

但很遗憾,淼淼却没有按照妈妈的美好意愿成长发展下去,特别叛逆,用她妈妈的话讲,就像一个满身硬刺的小刺猬。

家庭在孩子的生活里应该是一个最温暖的所在,有时候我们谈论孩子的家庭教育,大家的关注点是要让孩子懂礼貌、要让孩子自立、要让孩子参与劳动等等细枝末节的东西。

孰不知,家庭最关键的作用是给予孩子爱和温暖。让孩子感觉家是无条件接纳他的地方,让孩子感觉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这样养育的孩子才会有较高的自尊和良好的自信。而这些才是一个孩子取得成功最宝贵的特质。

一旦我们对孩子教养的侧重点脱离开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实际上我们已经带孩子在成功的路上愈走愈远了。

一个孩子感觉家像学校,父母像老师的时候,家庭教育已经失败了。

03

良好亲子关系养成的重要步骤——「安全型依恋」

案例:

道道妈妈是一位职场女强人,在宝宝5、6个月的时候就重返职场。孩子交给奶奶带。慢慢的孩子逐渐适应了跟随奶奶的日子。在孩子一岁以后又随奶奶回老家生活,一直到快四岁才接到身边。

但她发现,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当她试图纠正孩子的这些缺点时,孩子好像不那么接受,而且很焦虑,害怕。

良好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觉和你“亲”,也就是对父母有「安全型依恋」。

什么是「安全型依恋」,详见我之前的文章——“安全性依恋”--您给孩子的最重要的人生礼物。

案例中的道道就是典型的没有与妈妈建立“安全型依恋”的孩子,所以她再次回到母亲身边对于母亲是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再加上妈妈急于想改掉她的“毛病”,更加剧了孩子与妈妈脆弱的依恋关系的瓦解,从而引发孩子的焦虑。

所以,要想有理想的亲子关系,最好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要让孩子得到你的很好的照顾,比如及时回应孩子的各种需求。让她有妈妈是值得信赖的良好体验。

99%的家长用错了力,原来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拼”这个

但问题是现实中确实有很多妈妈(比如案例中的道道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是不是就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呢?当然不是这么绝对。

一般心理学领域界定,只要孩子在五岁之前重新回到妈妈身边,一切可以重新补救。但可能需要的时间久一点。

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要在修复依恋关系期间急于纠正孩子的一些“问题行为”。以免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家长的不信任。

总之,将孩子导向成功的教育是这样的:“安全型依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适当引导和要求。

这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