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周梵,原创公号(ID:azxfh520)两个孩子的母亲,资深沟通关系教练,幸福心理学家。新书《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当当网有售。
有读者在公众号后台跟我留言,说看了我的书之后,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自己过去确实是有些幼稚,曾经拼命的想找伴侣索取爱,现在能更多的去理解对方,看看他的原生家庭对待他的方式,就明白其实他自己也没体验到多少爱,根本没办法给出,但那时不理解,还拼命的要,结果自己很痛苦,对方也很痛苦。
接着,她说:“我现在意识到他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爱自己,怎么可能有爱给出我呢。”与此同时,她问了我另一个问题,“当我遇到一个这样的人,我可以做点什么吗?”
1
前两天,一个朋友小F跟我说,她刚刚交往了一个男朋友,这个男人38岁,和她一样都有过一段不超过五年的婚姻。
他们在一起已经有4个多月了,在一起的时候能感觉到对方挺开心的,他对自己也很好,可不在一起时约对方出来见个面就感觉对方并不热情。
但自己真的遇到一些事了对方又很尽心的帮忙。这种不冷不热的态度让小F感到非常困惑和无力。
“他似乎更享受自己一个人” 小F跟我说,
“我尝试跟他沟通,表达我的感受,但他竟然发给我一句,‘我可能很难达到你的期待,到我这个年龄,已经不会非常非常爱一个人了’,他这是什么意思?!” 小F一脸错愕的看着我。
“他的意思是,他已经爱不动了,经不起折腾了,提前告诉你,降低你的期望值。让你想清楚再跟他交往。”我知道小F心智还算成熟,能听真话,就直接说了。
“周梵,那我该放弃他吗?” 小F一脸虔诚的看着我,期待我给她答案完成这个人生选择题。
反正这种问题我听的很多,也不差她再问我一次。
我笑,“是不是我让你怎么选,你都会乖乖照做?并且不管结果如何都无怨无悔?”
果然,不亏是有基础的孩纸,她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其实我还是很喜欢他的,并不想放弃他,而且我也知道如果碰到点障碍就放弃并不能解决问题。但他这样的话,我该如何呢?”
我告诉她:如果你决定要跟这个人在一起,那么最困难的部分就在于你要在面对他的冷回应时保持自己的无价值感不会被勾出来,明白他这个反应跟自己好不好无关,而是对方的内在状态的一种反射。
并且还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持自己的中正,不讨好不埋怨不拯救不放弃,尊重并信任对方这个重建关于爱的认知的过程。
小F很诚实的坦白,说实话,之前好多次,我的无价值感已经被勾出来了。我猜和小F一样,很多人看到这段话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太难做到了吧。
我并没有说这么做很容易,这确实需要更系统的学习和成长,但正是因为一旦你能做到,你会发现你的整个生命模式都会改变,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吗?
事实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做的成长并不是为对方这个人,而是完完全全的为自己。
“如果目前你会吸引一个这种“爱无能”的人在身边,那么就表示其实我们内在也有和对方一样在关系中的无力和挫败感。”
如果一个人跟你讲了一个他过去在爱里无限付出,最后被辜负,现在弄的自己一身伤痕的故事,通常这种故事会吸引怎样的人呢——有拯救者情节的人。
故事就是故事,同一件事,不同的当事人,他们都会有属于自己版本的故事,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智成熟度,相同的故事每个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解读。
别人怎么讲他们的故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被怎样的故事吸引:
当你看到一颗受伤的心在自己面前袒露时,你会很心疼这个人,这种心疼恰好和你内在的受伤的小孩产生共鸣,于是一种区别于他人的链接感就产生了。
另一方面,对方会讲给你听他的悲惨故事,事实上也释放了一个信号,我愿意讲给你听是因为我信任你,而且我期待你是那个改变我的人。
当然,不同类型的人会选择向一个人或是多个是释放这种型号。
“某个人会因我而改变”是种不小的诱惑,许多人都渴望通过一些事来证明自己是与众不同的。
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大范围内体验与众不同的感觉,那么“某个人因为我而改变他的人生”这种特殊性的诱惑也足以让很多人愿意陷入这样的故事中了。
于是很多人会不惜跳入到这样的故事中,无意识的扮演起个拯救者的角色,然后就会上演一幕幕狗血的爱恨纠葛,深陷其中却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自导自演还自己当观众,创造出这些戏码的。
这是爱情吗?我并不是说这种感觉不是爱情,但我也不能说这就是爱情。
“爱情本来就有个人化的需要和期待,以及超越个人化需要的属性在里面,每个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其能够体验到的爱情的品质和意义都是不同的。”
当你来到更有觉知的意识层面时,自然会体验到更高品质的爱情,你就会明白在上个阶段的那些痛得死去活来的戏码,对现在的你来说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了。
那种伤痛的感觉也会真正的被转化(而不是被压抑),但如果你一直停留在同一个阶段,是无法体验这种开阔感的。
当自我意识被扩展之后,过去的负面情感可以被放入一个更大的框架,这时我们可以用一种多维的全观视野来观察那段经历,那么对同一段经历的认知和感觉自然就完全不同了。
2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讲“爱无能”的人,为了表述方便,接下来这个“爱无能”的人我都会用男他,但其实不分男女,女人也一样可以把这个位置坐稳。
那些“爱无能”的人,通常是在爱里受过伤的人,他们最初都是在爱力用力过猛的人,把自我牺牲当做是爱,过度付出,压抑自己的需要和感受,最后伤痕累累。
然后说,我再也不相信爱了,我再也爱不动了,我爱过,但受伤太深,现在我不会在那样爱了。
这样的表达似乎在说,我曾经相信爱,但爱伤害了我,现在我不再相信爱了。
但这个世界并不是这样运作的,不是现实体验总结出信念,是你的信念创造现实。
你会有这些受伤的被辜负的体验,是因为你内心深处早就确信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就算得到爱也是不会长久的,就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无条件的爱,所有的爱都是交换而来的。
只不过很多信念早已深深埋藏到了我们的意识深处,已经变成了我们观察世界的背景,自己根本从未意识到它们的存在,直到他们以此行动做决定,创造出现实事件并体验到与之相匹配的感受。
比如我的一个学员L,在她的男朋友最初追她的时候,真的对她非常非常好,各种大大小小的贴心暖举。
每天到家里来接送她去上班,其实她离公司的距离并不那么远,反倒是男朋友这样的接送,每天来回差不多需要花上进三四小时,甚至她都说不用这样了,但对方却坚持,经过了这么几个月,她感动了,然后他们在一起。
但是当他们在一起之后这个男人却和之前不一样了,而且发现他有非常多的控制,而且非常喜欢翻旧账,问你和你的前男友真的没有联系了吗?你真的一点都不想他了?你怎么总在加班?为什么又要出差?
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隔三差五的吵架,而吵架的原因也没有太多的新意,就这样分分合合纠葛了好几年,旁边的人看他们谈恋爱都累。
其实会作的绝不仅仅是女人,男人也一样,作绝对不是女人的专利,而是没有安全感,低自我价值感的人的专利。
因为他们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够好,他们相信自己不值得被爱,所以当他们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敏感、多疑、进而有很多控制和抓取。
很多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很低的,这和他们的容貌职业收入学历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这个绝对是不分男女的,一个人爱自己的程度和TA所拥有的东西其实没什么关系。
在情感方面,这样的人就特别需要一个用力爱自己的人来填补这种自爱力的匮乏。
所以他们需要被感动,讨好,不计成本,他们往往需要对方做很多事来证明你是爱我的。
为了得到确信感,会需要很多很多证据,那么就很容易会吸引一个在关系里面过度用力的人,在关系的早期,他所表现出来的是事无巨细统统都围着你转,甚至不惜丢下自己的生活,而把你当做自己生活的全部。
于是他们就很容易吸引另一类的低自我价值感的人——过度付出者。这种不计成本的付出往往并不是他已经强大到真的可以完全不在乎,而是在这种付出背后隐藏着一种隐蔽的控制。
而所有的控制又是不安带来的,害怕被抛弃的恐惧感一直被埋藏在心头深处,不确定自己是否值得被爱的惶恐感,所以才停不下来的过度付出,这样才会感觉到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被需要的。
3
这个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对身边那个已经习惯被付出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对方突然收回所有的关爱了,这个人要突然从依赖的接受者,变的独立起来。
但这是一个让双方都更好的在给予爱和接受爱学习平衡的过程,两个人角色的调转也是有必要的,有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在两极都体验一下,才能回到中间的中正。
“最后人们能学会成熟的爱。成熟的爱没那么戏剧化,是尊重,是给彼此的空间,是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持。”
他绝对不会过度付出让自己在关系里透支,他们会表达自己界限,同时也会适时的给出对方支持。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智慧让伤痛变成养料让自己成长。当过度付出者受伤之后,会转向另一极变成过度封闭者,但却因为缺乏有深度的自省能力,而固化在这一极的位置上。
很多人在情感关系中体验到受伤的感觉之后,他们就彻底在爱情这个领域收回希望(不是不想要,而是害怕了)
于是他们关闭自己的心,对自己说,还是努力工作吧,只有工作不会辜负你,你付出多少就会有多少回报。
“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也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和感受,没有力量跟对方沟通,明确自己的边界。”
于是就这样,付出着,牺牲着,隐忍着,压抑着,直到到达一个零界点,他们终于受够了。
接着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他们会毫无征兆的突然把所有的爱全部收回,然后以某种决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决心。然后关系中的角色就调转过来,压迫者变成被压迫者,奴隶变成了奴隶主。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对吧。但他们忘记了很重要的一件事,工作中也有人,也要建立关系。
当这些人真的把自己一头扎进工作时,他们会把原来的模式原封不动的带进工作场景中去。
因为自己的信念系统没有变,性格模式没变,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关系模式就不会改变。
只不过换个对象换个场景,但底层的故事结构仍旧是一样的。无论他们的个人能力有多出色,他们还是会再一次体验到在工作中被辜负,受伤、不被理解或是被放弃的感觉。
当相同感受的故事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最蒙昧的观点是看不到自己生命中这些事件彼此的关联,而只是完全对外归因,比如,命不好,运气不好,这个社会太黑暗了,或者人就是不能对他们太好了,太好了会吃亏。
这种加强黑暗信念,以掩盖自己的错误,来彰显自己的无辜。我所有不好的结果都只是因为我“人太好”“我用情太深”“我为人太耿直了”“我太傻了太天真”。
这种归因方式是最容易导致“爱无能”的,因为他们并不想去学习成长以改变自己。
更有智慧的观察方式是意识到,任何事都不会偶然发生的,都是有因果关联的,他们能找到事情之间的线索,看到第一件事是如何影响第二件事,第二件事又是如何影响第三件事。能看到这些关联的人,会更有机会去看到自身的局限而开始改变。
但这种观点终归是线性的机械的观察方式,依然是二元对立的,认为有一个“我”和一个完全独立于“我”的外部世界,我能做的是尽可能做好我能做的那部分,但更大的范畴我是影响不了的,依然会有无力感。
“更终极的真相是意识到在影响你生命中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其实只有一个唯一的作用力,那个作用力就是你。
每件事都有你在场,你都在把你内在的意识背景投射在你的外部事件中,影响它们运作的轨迹,当你自己的意识框架没有发生改变,外部的事件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
如果你没有需要透过别人对你的理解和宠爱来获得自我价值的确定感,他们的“爱无能”就不会引发你的委屈和愤怒,而愤怒都是被装饰过的无力感。
旁人对你的好或差就不容易让你的心境上下起伏,当你可以更多的保持内在的中正和稳定。
那么你就可以开始成为那个无条件的爱,并真正给到身边人支持,这时他们的转变就会得以发生!
end.
周梵,幸福心理学家,资深关系教练,优质原创作家,两个孩子的母亲。影响了数千家庭,时而清醒时而混沌自以为聪明的人,查看更多原创文可关注周梵 微信公众号:(ID:xfhzf520)著有书籍《当你开始爱自己,全世界都会来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