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余额已经不足了,回头想想快放假的时候,我给自己订了N个目标,心里暗暗窃喜,终于有大块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终于可以好好学习新知识来提升自己了(半夜笑出声)
然而,too young,到今天已经是国庆5天乐了,说好的计划呢......
拖延症!你这是坑死我的节奏啊,从小坑到大!想当年,每年寒暑假我都从学校拿回家一大摞书,心中计划了如何3个月登顶校第一,如何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以至于开学装一个大bi。然而,too young,到现在我也没登顶过校第一,我的绘画水平依然停留在幼儿园大班...我多想回到过去,给自己一大嘴巴子,告诉小时候的自己,别扯犊子,放假好好玩就行了,反正也不会学习的= =
但是最近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拖延?
拖延症,我们都知道,它带来的结果肯定是坏的,是我们不想得到的,那为什么我们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拖延手中的计划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觉 ,我们不是所有事都会拖延,比如玩游戏,比如吃饭,比如啪啪啪,我们都乐在其中呀~咳咳认真脸,其实工作中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拖延的,拖着不干活等着辞退呢?我们拖延的重灾区在于希望提升自己的时候,在于我们期望这件事会很完美的时候。
举例来说,放假了,你终于有大块时间阅读平时没精力啃的大部头了,你终于肆意学习平时没时间学习的技能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脑海里总会有个妖精在说,”哎呀,好不容易放假,明天再学也不晚,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于是乎明日复明日,假期过去了,拖延胜利了,你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时候,你恨不得狠狠抽自己两撇子,“废物点心,这点毅力都没有!loser!活该穷困潦倒!你就该一辈子没有小姐姐爱!”
嗯,以上场景已经在我身上重复了10多年了,直到最近才有所好转。其实,我们做事情,总分为两种,做好vs做完。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什么是做好?拿假期提升自己为例,假期开始到假期deadline之间,你想看一本经典的大部头的专业书。那么放假第一天,该开始你的计划了,你会想,这本书很经典,漫不经心的读可能吸收效果不好,今天精力不足,看看明天状态如何吧...第二天,该开始计划了,卧槽,看这本书得记笔记啊,我这边没有本啊,还得去买,明天出门顺路再买吧...就这样,我们一直抱着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完美的心态去干事情,就会滋生出拖延这个小可爱。
那什么是做完?有时候明明时间很紧了,就是不想做,宁可玩游戏发呆,确实,时间很紧张,但并非紧张到无法完成任务,而是无法完美的完成任务。
你想啊,要完美的做一件事必须同时具备完美的状态,完美的准备,完美的工作环境,没有这些完美的条件,任务怎么可能完美做好?于是带着做与不做,完美与瑕疵陷入深深的纠结,这时候往往会追求游戏等令人愉悦的事情上,同时安慰自己“现在状态不好,等我状态正佳的时候,肯定能完美完成任务!”在这种状态下玩游戏其实真的得不到什么快感,充其量是打发时间,聊以自慰,时间就这样在自责与游戏的轮回中消失殆尽。
直到时间紧到非做不可了,这时候可别整没用的,去他妈的完美吧,能做完就谢天谢地了,说来也神奇,平时我们都对赶工这种工作状态嗤之以鼻,但是事实上这种状态下工作量最大,因为我们解放了,不再自责,不再忧虑是否能完美地完成任务,只有去做!
别说这种心态我才没有,我可不是什么完美主义者,其实,扪心自问,追求完美是我们的天性,谁也不想糊弄自己,自己在意的事情,当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啊。但是追求完美本身就如同悬崖走钢丝,一个不慎就会陷入完美的黑洞,你的时间,你的精力,你的自信都会被其吞噬,这时候除了游戏还能做什么呢?
根源已经找到了,破解之道想必也很清楚明了,摒弃“完美”人设,尽管去做,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反正结果也不会太糟糕不是吗。
另外几点我自己摸索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想起来就去做;与其等待各方面都准备完美,不如在路上一路修修补补,谁知道做了以后会不会发生变数呢?种一棵树的最好时机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
改变环境;高三那年,所有人都在学习,是不是自己不学都不好意思?
养成习惯;习惯的力量时常常被忽视的,我们早起刷牙洗脸可不需要人提醒不是吗,强迫自己养成习惯,比如晚上看半小时书。
把事情记录下来;我每天都会在小本本上新启一页,做一个to do list,记录今天必须做完的事情,每完成一个打个勾,就像打怪一样。
每日三省吾身;每晚睡前花5分钟回顾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任务是否都完成了,哪些是进步,哪些需要加强,冥想是个好办法哦。
拖延这个小事,没人会特别重视它,但它是你多年止步不前的罪魁祸首,每次你想拖延的时候,想想多年以后碌碌无为的自己,那是你自己现在最讨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