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自杀了。这并不是开玩笑。
我策划一场自杀很久了,并不是兴趣索然,而是不想再因为我再让别人痛心了。从出生到现在我伤害了不少人。
为了随大流,我只能装出一副很开心的样子,每天开着玩笑,让自己变得轻浮起来就不会想这些事情了。
我对不起爸妈,总是一味的伤害他们,而我却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我对不起你们的培育,真的,我不配做你们的儿子。
这是一个十五岁男孩子的遗书。父母太过悲伤,想要寻找原因。看到这封“遗书”,父母很痛苦,很悲伤,但是我还在他们眼中看到了迷茫。他们想不通好好地孩子为什么突然想去自杀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例子。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孩子可能已经抑郁很久了,但父母完全不知道。直到孩子选择以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时,你才意识到,原来我的孩子已经抑郁这么久了。
抑郁症夺走多少孩子的生命?青少年抑郁发病率一年比一年高。经常看到很多自残、自杀的青少年。数量在变多,程度也在加深。在父母看来,他们那时候条件那么艰苦也没人想着自杀,现在条件这么好,孩子无忧无虑的,怎么会想要去自杀呢?但是现实情况是,每年都会有很多孩子,用各种方式来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在学校,或者幼儿园,注意到过有些可能是抑郁症的孩子。但是家长老师很难发现。很多时候这些患有抑郁症的孩子会被认为是从小性格如此,或者是青春期、叛逆期,学习压力太大等等。很少有人把抑郁症的儿童联系起来。
家长们应该重视起抑郁症对孩子的影响了。0-12岁出现的抑郁,是儿童阶段抑郁症。
12-18岁,容易出现青少年的抑郁症。
这个阶段属于青春期,因为青春期本身会出现的一些特质,抑郁症很难被识别。
隐藏在“乖巧”背后的抑郁很多时候,父母完全想不到,他们眼中很乖的孩子其实是“抑郁”。
有很多父母带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因为孩子突然厌学了,突然叛逆了,父母会反复强调:“这件事之前,他真的很乖。他是个很乖很乖的孩子。”可是我却很担心,这“乖”的背后,到底藏了多么深沉的抑郁啊。
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真的很乖,经过几次接触,用游戏等方式帮孩子释放内心的恐惧、压力甚至是攻击性之后,孩子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暴躁,难以安抚。这个时候家长开始担心了,感觉孩子的问题好像又严重了。却不知道,这种反应,是因为孩子内心真的压抑很久了。
抑郁也可能披着“愤怒”的外衣人们对于抑郁症的理解太过于片面了。青少年的抑郁症患者,表现出来的不只是低落、压抑,还会有暴躁,非常暴躁。这也是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症的一个提示。
这种情况的孩子会很爱发脾气。易怒,崩溃甚至失去理智。这其实是孩子很无助的一个表现。
抑郁的两种极端表现:极端易怒和极度低落一种情况,孩子易怒,爱发脾气;另一种情况则是无比低落,死气沉沉的。
这两种情况像是一把“双刃剑”。看上去低落的孩子,他会在内心思考,感受自身的抑郁,压抑,甚至清晰的想着要去自杀而不让人注意到。而暴躁的孩子是没有思考能力的,他没有力量去自杀,也容易被人关注。
但是在治疗方面,极度低落、抑郁的孩子可以和你一起思考,一起治疗。但是过于暴躁的孩子会丧失思考能力,更难治疗。
儿童抑郁症的表现畏缩
孩子和父母兄弟、小伙伴都没有沟通。
表情迟钝
孩子眼睛没有神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少。
没有活力
孩子总是很疲劳,没有活力。
总是不开心
平时很容易开心东西,现在看了也开心不起来。
体重下降或者上升
体重变化很明显,可能会突然暴瘦
失眠
孩子整夜整夜睡不着
对周围人反应很消极
不让任何人接触自己,一点小事就发脾气。
头痛或者胃痛
参加任何活动前都还出现这类状况。不论是去上学还是出去玩。
面对抑郁,家长可以做些什么?悲剧之前就要用心感受孩子的需求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忽略孩子的内心感受,而是想一个办法搞定孩子。这种心态,其实很不好。在不经意间,就忽略了孩子的真实诉求。
孩子不愿意上学、吵架、叛逆,这些事情的背后可能藏着他各种求助信息。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的理性的用知识来面对孩子,而是要尝试着真正的理解孩子的内心,用爱温暖他,让他感受到你对他的爱和需要。不要等到悲剧发生的时候,才意识到孩子已经抑郁那么久了。
寻求专业的帮助
儿童抑郁症和青少年抑郁症,尽早发现,尽早干预,才能更好的治疗。
长期抑郁会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产生很严重的影响。学业差了,心理更加压抑,抑郁,情况就更严重,甚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这些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