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几乎每次都能从歧义中找到令自己信服的解释。
比如今晚是打游戏还是学习?
我的理性大脑说,学习吧,打游戏浪费时间。
但是我的情绪大脑会说,偶尔也需要放松一下。
理性很容易就屈从于情绪。为什么?
因为情绪上认为:这对我有利。认为玩一会游戏既可以放松自己,而且不会真的影响到学习。
事实上生活中都是如此,发生争论的时候,只要有一点是对我们有利的解释,我的大脑就会掩耳盗铃地偏向自己是对的。
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就懒的去推敲。而对自己不利的东西,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抓着一个细小的漏洞相信已经说服了自己。
即使有足够理性的证据摆放在面前,证明玩游戏是多么得有害,但是我们的情绪大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投机取巧。
所以有的人会将游戏一局又一局地玩下去,将时间安排到最紧促,就为了自己骗自己地玩个痛快。
如何才能让理性战胜情绪?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因为习惯是自我巩固的。
这很困难,但是能够做到。
一种情况是自己足够优秀,能强迫自己做该做的事。
当然这种人很少,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自制力较强的学霸。
令一种是通过看书还有和不同领域的人交流,开拓自己的视野。
可能有人会好奇,开拓视野干嘛?
这又得说到令一方面:自己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甚至不会怀疑自己,连改正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要在没见识的情况下多提醒自己:想不到不代表自己是正确的。
直到有一天,发现,原来是这样。以前我怎么那么蠢?在这时,理性就战胜了情绪。
就好像我们的大脑部分习惯进食,因为在原始时代能量的获取很重要,有的吃就吃。
这点到现在还有保存。但是我们能控制自己,因为觉得在饭点外吃撑很奇怪。
类比一下,我们就找到了突破口:
我们的原始大脑不懂那么多道理,它就是要遇到吃亏后形成的巨大反馈才能得到一个良好的条件反射。
所以当我们找到了足够多能证明自己情绪大脑很蠢的证据时,情绪大脑就不敢说话了。
能够改变既有的习惯,依靠的不是自制力,而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