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提供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编译 七君
你有没有曾经帮孩子完成过作业?有没有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有没有曾经把孩子忘在家里的作业亲自拿到学校里?有没有帮已经上了大学的孩子洗衣服?
你是不是认为,这些事是家长应该做的,这是为了保护孩子,帮他们扫清不必要的障碍,好让他们把心思都放在重要的事,比如学习上?
你不是一个人。
比如,根据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政策研究院于2015年发布的“儿童自主活动”研究,在1971年,80%的小学3年级学生会自己回家;1990年这个数字降到了9%,现在就更低了。
如果家长被问及原因,他们会说,现在的世界太不安全,要好好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实际上呢,英国儿童被陌生人绑架的几率在这几十年里并没有显著变化。
不管是在中国、英国还是美国,家长们都很担心孩子的安全、前途和未来的发展,一门心思地想帮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也开始变得越来越脆弱。
斯坦福大学前教导主任 Julie Lythcott-Haims 对此深有体会。
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毕业后,Lythcott-Haims 从1985年开始担任了14年的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导主任,负责管理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了,斯坦福大学的新生大都很聪明、出色,光看简历,甚至可以称得上完美无瑕。不过在这14年里,Lythcott-Haims 注意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每一年都会出现越来越多对自己的人生无法自理的孩子。
同时,她也发现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介入到已上大学的孩子的生活。他们每天会给孩子打好几个电话,一旦孩子在学校有事,他们就会急匆匆地赶来处理。
作为每天要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们打交道的学校管理者,Lythcott-Haims 逐渐意识到,来自中高产阶层的父母们由于太渴望孩子成功、害怕孩子失败和受苦,以至于正在亲手摧毁自己的孩子。
家长们总是在操心孩子的安全——身体安全、心理安全、经济安全、学业安全、婚姻安全,一些家长甚至把自我都放弃了,一心扑在孩子身上。
家长的过度保护对孩子有什么坏处?
Lythcott-Haims 认为,包办型的家长会让孩子失去自我管理、同理心、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韧性和耐心的能力。
纽约时报作家 Jessica Lahey 认为,如果家长总是让孩子处在安全、满足的环境中,孩子们会变得更加焦虑、更厌恶风险和挑战。
也有不少研究证据显示,包办型教育不利于提升孩子的幸福感,更不利于心理韧性的培养。
比如,2013年发表在《儿童与家庭研究期刊》(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上的一项对297名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包办型父母的孩子的抑郁水平更高,而对生活更不满。
而2014年发表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一项研究则发现,在包办型父母的教育下,儿童的执行力更差,他们更难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也更有可能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多动症)。
包办型教育培养的,或许只是“优秀的绵羊”而已。
美国知名作家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曾在他2014年的畅销书:《优秀的绵羊:失当的美国精英教育以及如何拥有富于意义的人生》(Excellent Sheep: The Miseducation of the American Elite and the Wayto a Meaningful Life)中提出,探索、观察、自省、发现什么是自己想要追求的,才是一个人真正长大成人的过程。
《优秀的绵羊:失当的美国精英教育以及如何拥有富于意义的人生》
而现在,甚至连精英学府都无法提供这种“奢侈的教育”。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无法给孩子提供这样自由思考的人生间隙。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孩子们的时间都被各种强加的活动和任务填满了。许多家长认为,失败是可怕而可耻的,为了不要失败,孩子必须得一刻不停地前进。
德雷谢维奇因此感叹,“害怕失败的学生,究其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害怕失败。”这些人,就是德雷谢维奇口中没有精神追求的“优秀的绵羊”。
Lythcott-Haims 表示,在她担任斯坦福心理辅导老师的2006-2008年间,她见过许多这样的“优秀的绵羊”,而这些绵羊,看起来可不太开心。
这些学生虽然很聪明,也有很多成就,但是却很脆弱。他们认为自己“必须”要学习理科(比如医学和工程学)、“必须”要弹钢琴、“必须”要去非洲支教等等。她说,这些孩子实际上对这些事情根本没有兴趣,只是为了简历好看才想去做。而这背后最大的推动因素是,“我爸妈知道这么做是为我好。”
父母的“为你好”这三个字背后,是孩子们逐渐丧失主见和心理韧性的代价。
Lythcott-Haims回忆,有个来咨询的重度抑郁女孩说,她的父亲告诉她,如果她不学经济学专业他就会和她的母亲离婚。她的父亲一直在干涉女儿的学习,比如要求孩子每周末一定要去叔叔的家里学习。
她的父亲还要求她每周都要去见经济学教授“套瓷”,并把套磁的情况向他汇报。有一次孩子忘记了做这件事,回到宿舍时就发现叔叔就站在那里,连哄带求地让她给爸爸打电话汇报。孩子最后是经济学专业毕业了,不过她花了7年的时间,而她的父母还是以离婚收场。
这个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女学生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根据美国大学生健康联合会(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在2013年公布的一项调查,10万名来自153所不同大学的受访大学生中,84.3%表示他们觉得快被生活压倒了;60.5%觉得很忧伤;57%感到很孤单;51.3%表示非常焦虑;而有8%表示曾考虑过自杀。
无独有偶,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于2013年对美国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的一项调研,95%的受访者认为近年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在不断攀升;而有70%的受访者认为过去一年里,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加;24.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咨询的学生在服用精神疾病药物。
一些知名院校甚至也开始关注学生抗压能力和心理韧性的问题。比如斯坦福大学开展了一个叫做“韧性建设”(Resilience Project)的项目,组织拍摄了一些教授、优秀学生和校友的视频,视频中他们主动谈及自己过去的失败,以鼓励新生和受到挫折的学生振作。
哈佛大学也开展了一些“正念”(mindfulness)的学习小组,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和心理韧性。
但这似乎并不能让家长们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
美国的一家知名中学和大学预科学校——芝加哥拉丁中学(The Latin School Of Chicago)的前董事会主席 Charlie Gofen 曾经说,
“你认为家长愿意孩子在耶鲁发抑郁症,还是在亚利桑那大学发抑郁症?我猜75%的家长都宁愿孩子在耶鲁哭,也不愿意在亚利桑那大学笑。他们觉得情绪的问题总会好的,但是没有人能够回到过去去拿一张耶鲁的文凭。”
芝加哥拉丁中学
这些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当然愿意付出所有的资源帮孩子做一份漂亮的简历,让招生官和面试官看得赏心悦目,但是他们也剥夺了孩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爱好、探索世界的机会。
Lythcott-Haims 认为,“家长急于帮孩子跨越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因此他们努力保护孩子免受任何形式的失败和伤痛。但是过度保护本来就是一种伤害,它会让孩子们失去塑造自己的人生所需的意志力和个性。”
目前从全世界范围看,青少年的精神和情绪健康都不容乐观。对此她提出,“家长的任务就是不要给孩子安排任务。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切包办、过度保护的父母呢?Lythcott-Haims 根据自己14年的经验总结出了下面这个包办型父母小测试:
1. 言必“我们”
如果你在给孩子讲他自己的事情,用的却是“我们”这样的字眼,这就是一种过度干预的信号。比如你说“我们的奥数作业”、“我们的生物竞赛”,这就代表你认为你承担了孩子本来应该做的事,而这种干预可能是不健康的。
2. 子女代言人
如果你一直由你出面,就孩子的问题和孩子的老师、辅导员、教练、班主任或校长交流,或者总是认为他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那么你的干涉就有些过度了。如果总是由你出面帮孩子处理问题,为孩子辩护,孩子是不会学会自我保护和抗辩的能力的。
3. 作业代理人
帮孩子做作业,或是帮孩子解决他们做不出的题、搜集不到的资料,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干涉。从教学上讲,家长这么做的话,老师就不能知道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对孩子来说,他会认为再难的事情总会有人帮我解决,总有人为我撑腰。
Lythcott-Haims 认为,要帮孩子获得自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就要撒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做家务就是一种好方法,“家务会让孩子形成责任感,能够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职业道德。”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包办的倾向,也可以参考下面的建议,把孩子的人生还给他们自己:
1. 学会旁观
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不要飞速出面解决。不要在第一时间帮孩子解决问题,让孩子自己先搞清楚状况,并且找到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 学会倾听
在孩子表达意见的时候,不要粗暴地、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断。先等孩子表达完,再发表意见。家长和孩子有序地、心平气和地依次表达各自的观点。你需要给孩子表达意见的权利,并且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你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提问帮孩子表达清楚自己的看法,而不要武断地进行评判。
3. 允许失败
如果父母能在失败后提供关爱和支持的话,在生命的早期经历失败和失望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珍贵的学习机会。考砸了、校队落选可以变成一次挫折教育的良机,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客观地评价失败的原因、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和孩子共同寻找进步和提升的方法。
4. 鼓励批判
包办型家长的一个特点就是帮孩子“都想好了”,把自己的决策结果一股脑儿地丢给孩子,却并不告诉孩子决策的过程、各个选项的优势和劣势,使孩子处于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思维模式中。
你需要鼓励孩子的批判性思考,比如你可以教孩子区分事实和观点;区分什么是经过科学验证的事实,什么是小道消息、人云亦云;如何搜索决策所需的必要信息等等。
不过瘾,请戳
把科学带回家ID:bringsciencehome
给孩子最好的科学教育
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图片来源:Chicago Tribune, Simon & Schuster, AKA Mom Magazine, GoodMorningGloucester, LiveWell Online Magazine, Sherold Barr, Odyssey, Stay at Home Mum, Parents Magazine
参考资料:
https://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4/04/hey-parents-leave-those-kids-alone/358631/
http://www.psi.org.uk/docs/7350_PSI_Report_CIM_final.pdf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parenting/wp/2016/10/07/five-ways-to-avoid-becoming-a-helicopter-parent/?utm_term=.cecc1da2c50f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education/wp/2015/10/16/former-stanford-dean-explains-why-helicopter-parenting-is-ruining-a-generation-of-children/?utm_term=.f45e29b42716
https://news.stanford.edu/news/2012/march/lythcott-haims-leaving-032812.html
Former Stanford dean explains why helicopter parenting is ruining a generation of children
http://www.npr.org/sections/ed/2015/08/28/434350484/how-schools-are-handling-an-overparenting-crisis
http://www.slate.com/articles/double_x/doublex/2015/07/helicopter_parenting_is_increasingly_correlated_with_college_age_depression.html
http://www.apa.org/monitor/2013/06/college-students.aspx
http://www.acha-ncha.org/docs/ACHA-NCHA-II_UNDERGRAD_ReferenceGroup_ExecutiveSummary_Spring2013.pdf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0826-013-9716-3
https://www.colorado.edu/today/2014/06/18/kids-whose-time-less-structured-are-better-able-meet-their-own-goals-says-cu-bou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