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四)黑暗效应

作者:不着调的靠谱青年 2017-10-19阅读:3014次

各位看官,最近靠谱的我啊,在很不着调的读古诗词。非常感慨于国学的佳句,举几个栗子:

比如那首火遍中秋节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还有那句意境特美好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趣味心理学(四)黑暗效应

读着读着,我就有了一个不着调的发现:古人吧,爱在晚上约会,而且一到晚上就想很多,看到月亮就很容易动情。

这是为什么呢?我告诉你,月色如水,月光柔和,容易触动人心柔软的部分。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一个跟光线有关的有趣心理现象。解释这个现象之前,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①为啥年轻人谈恋爱,想拉拉小手儿,亲亲小嘴的时候,都很多人会选择在环境幽暗的地方?

②为什么一到夜晚,人们容易多愁善感?趣味心理学(四)黑暗效应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里面,受自尊心需求的影响,总想把自己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示出来,总会刻意回避自己真实、脆弱、有缺憾的部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别人,也总在担心被别人发现破绽。

白天阳光灿烂的时候,行为细节比较明显,

一切都容易被别人发现。所以在白天的时候,我们启动了一种保护机制,武装自己。人与人之间要有一定距离,来保持安全感。我们常说“光天化日之下如何如何”,就是说白天什么都被看到了,不适合做私密的坏事(:-D)。

而夜晚光线昏暗,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降到很低,我们的行为细节不易被人发现,让我们觉得更加安全,所以我们可以卸下防备。“月黑风高夜”嘛,比较适合做私密的事。趣味心理学(四)黑暗效应

没了被发现的危险,也就不需要伪装,心态会放松下来,表情就会舒缓自然,真实情感涌上心头。这个时候人会比较希望在感情上找到沟通的对象,也许是对面的人,也许是天上的明月,也许是远方的亲人。所以,人们之所以会在夜晚多愁善感,对着月亮倾诉衷肠,是因为夜晚幽暗柔和的光线给了人们这种袒露心声的环境。同样,约会的双方在光线不明亮的地方更容易交流,做一些亲密的举动。

这就引出了心理学的一个效应——“黑暗效应”(Dark Effect),它讲的是: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的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趣味心理学(四)黑暗效应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光线的强弱可以影响爱情,所以想撩妹、泡妞儿、一见钟情、一夜情最好是去灯光昏暗的酒吧和舞厅。,开个玩笑。“暗黑效应”的意义不像我说的这么不着调,虽然它是针对约会的人们提出来的,但是它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它不仅仅适用于约会的人们,也适用于人们的人际交往,适当的应用,非常有益。

“暗黑效应”揭示出光线会影响人的情绪和行为这一现象。人在较强灯光下的时候情感反应更加激烈,灯光太亮更容易让当事双方察觉并放大对方的“攻击性”,同时也会增强人们对情绪化言辞的敏感性,不易于沟通交流。而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人表现得更加温和,敏感度降低,容易放下心里戒备,心理防线容易被突破。趣味心理学(四)黑暗效应

所以“暗黑效应”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是: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光线的影响,来调节人们的情绪。比如夫妻间有些不开心的时候,那么交谈前调暗灯光,可能吵架几率就会降低;约客户晚上去酒吧喝两杯,可能比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在白天洽谈更能促成订单;比如,失恋独处的时候,尽量待在明亮的环境中,有助于调节心情。等等。

(一点一滴心理学,悄悄改变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