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考前必做题|小学心理学、教育学单选练习题

作者:教师考试优路教育 2017-10-20阅读:5292次

教师资格笔试考前必做题|小学心理学、教育学单选练习题

小学《心理学》单选练习题

1.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2.某学生认为考试成功是自己的一贯努力,其归因是(  )。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的

B.外部、稳定、不可控制的

C.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的

D.内部、稳定、可控制的

3.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这种动机属于(  )。

A.工作动机

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

D.生理动机

4.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  )。

A.素质教育

B.创设问题情境

C.以学生为主

D.熟悉学生

5.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A.负迁移

B.正迁移

C.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6.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7.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8.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9.创造活动的原动力是(  )。

A.个性

B.好奇

C.创新

D.努力

10.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  )。

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12.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能力

B.努力

C.任务

D.运气

13.(  )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

B.认知

C.自我提高

D.附属

14.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伯尔

D.贾德

15.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  )的问题。

A.创造性

B.认知性

C.有结构

D.无结构

16.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17.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  )。

A.自然观察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两难故事法

D.对偶故事法

18.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  )。

A.语义

B.概念体系

C.视像和声像

D.图式

19.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有个人的意义的群体是(  )。

A.松散群体

B.联合群体

C.非正式群体

D.集体

20.通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一般是由学生完成一些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测验,也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进行的评价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正式评价

D.非正式评价

小学《教育学》单选练习题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

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

A.教师

B.学校

C.国家

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建立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抓好学生学习

D.组织学生活动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

A.观察

B.判断

C.反思

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

A.工作日记

B.客观题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9.(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 )

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代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D.道德行为

1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

B.个体与社会

C.个体与教育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8.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

B.科技活动

C.文学艺术活动

D.选修课

20.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 )

A.主题报告会

B.学科小组

C.科技活动

D.社会公益活动

1.A

【解析】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2.A

【解析】由美国心理学家维纳的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可知。

3.C

【解析】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赞赏。

4.B

【解析】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5.B

【解析】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属于正迁移。

6.C

【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

7.D

【解析】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8.D

【解析】由复述策略的定义可知。

9.B

【解析】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

10.A

【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11.B

【解析】略。

12.A

【解析】B选项为不稳定的内在原因;C为稳定的外在原因;D为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13.C

【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不直接指向知识和任务本身,而看重学业成就。

14.D

【解析】1908年,贾德批评了共同要素说,提出了经验类化理论,即概括化理论。

15.C

【解析】略。

16.A

【解析】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产生新的理解。

17.C

【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18.C

【解析】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存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19.B

【解析】题干是对联合群体的名词解释。

20.A

【解析】题干是对形成性评价的阐释。

小学《教育学》答案

1A 2D 3A 4C 5A 6A 7D 8B 9A 10C11D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D 19D 2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