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家长知识|说说能有什么用

作者:北京和睦家医院 2017-10-22阅读:3326次

有烦恼,说不说?

上次精神卫生日发文谈到了精神健康的底线守护,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一辈子可能也不至于触及底线,而生活中遇到各种挑战、压力倒是更常见的。一些生活事件的影响,也在所难免,如失去工作,子女教育困难,亲密关系中断,亲人生病甚至故去等。

这时,如果希望更有效的应对挑战,专业咨询是一种有帮助的途径。而赶这种时髦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说说能有什么用?”

压力也好,挑战也罢,当事人自然是体验最真切深刻,好像的确不是说说就能直接改变的。说说能有什么作用呢?

和睦家长知识|说说能有什么用

除开叙述本身可以有一定缓解情绪的作用外,诉说更多是帮助我们自己回顾“心路历程”,使原本浑然一体但相对模糊的经过清晰起来,对其中有问题、可改进的地方,有一个再次发现的机会。就好比我现在写这篇短文,我以为自己是个“大明白人”,常做帮助人整理思路的工作,应该能一下子就说清楚。其实不然,写的过程中,总能发现有的出发点、看问题角度,并没有调整好,需要重新整理和修改,直到完成,才让我对自己的经验,有了更好的认识和总结。

最近读《人类简史》,其中也提到,人类自己的记忆,往往只重视最后导致结果的几个方面,而过程中很多线索被忽略了。所以有了人工智能的辅助,还是能发现不同的东西。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平时不习惯于诉说的人,一旦开始讲述,前面提到的情绪疏泄作用反而更明显。

对于习惯于跟朋友、熟人讲讲自己经历的人,诉说还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呢?“我已经说了八百遍了,有什么用?”

和睦家长知识|说说能有什么用

在有专业训练的人员陪伴下的诉说,与普通的朋友沟通最大不同在于专业人员的介入方式。普通朋友更容易在他(她)受到触动时就不自觉地介入,有时是过早了,没有等到更好地澄清当事人的心理;有时候又容易陷入流于常识的劝慰、鼓励,弄不好陷入负面交流,还破坏原有的朋友关系(劝你你不听)。专业人员的互动和介入,是按照行业智慧中沉淀下来的介入时机、方式把握的,作用在于突破原有困境。比如某来访者抱怨母亲过于唠叨、干涉了年轻人的生活,一般同辈朋友很容易同声共气,“就是,我妈也那样……”,虽然感情上容易拉近距离,但不能帮助当事人解决既存在与母亲的强烈情感联系(这个是自小成长决定的,不可能骤然改变),又希望摆脱不利影响的冲突心理。而较为专业的重构方式,可以是等当事人情绪稍微平复之后,提出专业的观察角度:“我感到你陷入了和母亲的纠缠关系,特别希望得到一份更加宽容的母爱。”把单纯的抱怨,转变为可能的建设方向(作为年轻人,想推动积极宽容、留有心理空间的亲子交流,能怎么做呢?)。

专业知识,是人类在某方面智慧的总结,有这个框架可依靠,总比“单打独斗”有效得多。并不是你对面的咨询师有多么聪明,只因为他(她)曾经学习、并学会了某些更聪明人的方法,因此对大家都更有帮助。

我接触过不少来访者,他们的人文素养、学识、人际交流中的聪明程度都让我叹服。而积极交流能够持续下去,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恰恰是我比他们笨。教育学研究也发现,成长中的儿童青少年,最喜欢的往往是智力水平比自己差一点,但却更宽厚而有经验的父母或老师——直接压力没那么大,还允许“犯错误”。

心理咨询有帮助,不是因为咨询师绝顶聪明,明察秋毫;而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有从自己经历中学习的能力。而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是最善于从其他人那里学习的人。

说说有什么用么?真的会有,关键看是在什么样的帮助下,怎么去诉说。

和睦家长知识|说说能有什么用

胜利医生 在线咨询服务

胜利医生提供微信在线咨询服务

如有心理健康咨询相关需求

参考咨询服务操作指南~

医生简介

和睦家长知识|说说能有什么用

北京和睦家医院心理健康中心医生 胜利

胜利医生1995年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毕业,师从许又新教授,奠定了精神病理学和神经症相关理论等专业基础。1999年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博士毕业,导师沈渔邨院士,专业方向心身疾病。毕业后曾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进修1年,在Arthur Kleinman教授指导下学习患病叙述(illness narrative),在更宽的背景下理解患病现象。2003年曾到Rochester大学短期进修自杀学(suicidology)。

2005年起,与胡大一教授合作开展双心医学。

始终注重以坚实的精神病理学基础,分析、解决患者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出现的精神症状,在临床诊疗的同时以本土化方式尽量给予患者心理帮助。

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欢迎关注北京和睦家医院

为您提供丰富优质的医疗科普、

患者故事、活动资讯...

微信号 | BJU5927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