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关系”之教师与学生篇:教师的大数据时代

作者:教师吧 2017-11-01阅读:5411次

学校“关系”之教师与学生篇:教师的大数据时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这对于学校是真正的威胁。”

小学生都在用大数据研究苏东坡了,这样的结论也是需要数据支撑的。这里就有一组公开数据:2007至2016年,全国共有837名高考状元。其中35%的状元父母中至少有一个是教师,而来自公务员家庭的比例不到20%,另有12%来自工程师家庭。

跟大家的印象差不多,出身教师家庭的孩子在高考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另外一个意味深长的数据则说,在北大有轻生倾向学生中,超过50%是教师子女。

这样的数据究竟在传递什么信息?身兼父母与教师双重身份的人,他们在养大孩子的同时顺便也把他的教育搞好了。但在那35%的孩子中一定有人是被拔高了的——是应试教育篡改了人的成长历程!他本来不需要那么拔尖,他可以在一所稍微普通一点大学享受他快乐的校园生活。

你相信他不拔尖的人生从此就完蛋了吗?现在这些孩子被扯进了北大,但他决定走向楼顶,并从那里发起他人生的最后一跃。

一个孩子长大的过程肯定不是几个数据简单叠加的过程,你读了一个好小学,又读了一个好中学,最后读了一所好大学。接下来你可能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但也可能相反,因为这些都还是最表面的东西。

知识往往只显示它最表面的价值。教师当然是拥有很多知识的人,拥有知识的人在家里努力管教孩子,是有可能把他送进北大的。在单位,拥有许多知识的人如果再被“工作”填满大脑,他的世界里就只剩下那些知识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样的人在学校努力工作时,其实就是学校最恐怖的事情。

学校“关系”之教师与学生篇:教师的大数据时代

事实上,大部分校长并不关心教师有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寒暑假是教师自由支配时间最集中的时期,学校会关心教师如何度过自己的假期生活吗?“旅游”这个词早已失去它原本的内涵了,许多有作为的学校也十分热衷利用假期时间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我们坚持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放假的日子就应该徜徉在全国各地。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还以为你目之所见便是世界的全部呢。如果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你就会把那一本教科书当成世界。

学校的核心是教师,教师问题的核心就是教师与学生,即成人与儿童的关系问题。正确把握两者关系的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否则,那就是一处名利场。

孩子是什么?儿童是完整的人吗?他有权力享受自己的人生吗?对儿童来说成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在大部分中国父母看来儿童只是尚未完整的人,他存在的价值就是为将来的幸福人生做牺牲。基于这样的逻辑,父母与子女变成了世界上最焦虑的双边关系。

如果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教育好,他有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吗?尽管教师子女成为状元的机会相对较大,但统计数据和印象都告诉我们,就整体而言,教师子女的教育状况并不理想——教工子弟有时候是等同于坏孩子的。

不成功的父母在面对子女教育时特别容易焦虑,但孩子不成器的教师似乎特别有底气。他们甚至会推卸责任说,自己把时间与心血都给了班级里别的孩子,以至于耽误了自家的孩子。

这是一群绝对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同样是学校的灾难。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接近于偏执,大脑通过感觉神经接受到了一百条信息,但他们只能觉察到一条,问题是他们会把它当成全部。

我们一抬头就看见了蓝天——人类从太阳那里能辨识到的颜色至少有七种,但最容易被空气中的粒子散射的只有波长较短的蓝色和紫色,而我们人类眼睛特殊的构造使得我们对蓝色更敏感。知识让我们看见了蓝色,但让我们见到七彩天空的一定是我们的“智慧”。

天空还是蓝色的吗?一个没有智慧老师的世界约等于一本教科书,他眼中的天空永远是“蓝色”的。

学校“关系”之教师与学生篇:教师的大数据时代

无需大数据,我们也知道教师的真正价值就是他的——智慧,这是他与儿童关系的核心。拥有自由支配时间才可能让他拥有智慧,并运用他的智慧。一个教师的智慧始终停留在他入职的那一天,他仅仅是以他“教师”的身份面对他的学生,他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职业生涯事实上已经结束了。

在博物馆里领着孩子往前挤,并设法卖弄自己那一点文化的人通常就是老师了。他们穿着保守、面色昏暗、声音嘶哑,他们旁若无人、絮絮叨叨,他们极度敏感而情绪化——他们是人群中“保鲜期”最短的人。

他们另一个更直观的表现就是从来就不真的相信孩子,他会将孩子自己拿主意的时间无限推后。他们“三观”太正,他跟孩子讲的每一句话都是在施加“教育”,他不会跟孩子开玩笑,劝他干点小坏事,甚至陪他疯一会。“大数据”说,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话中,“多喝水”排名第一。

他们对那几本薄薄的教材越来越熟悉,他们的世界也变得越来越单薄,更要命的是他们自觉能量越来越大,而事实上除了嘴上那几句陈词滥调之外,他们心里真正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喜怒哀乐。

独生也好,两胎也罢,中国父母永远都伤不起。但所有教师和父母都应该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在掷硬币游戏中,不管你之前连续掷出了多少次“花”,你下一次掷出“字”的概率都是百分之五十。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才是真正的大数据。

转自杨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