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心理医生,朋友们一直找你咨询该怎么破?

作者:蜜蜜妆源 2017-12-27阅读:2396次

前段时间,我闺蜜遇到一个人生抉择:是跟多年男友结婚呢?还是该分手?

“给我做下心理咨询吧!”她跟我说。当时我们俩在一帮朋友的局上,我假装没听到,可她就一直问。那天晚上,我就静静地看着其他朋友帮她分析,但最后她还是逮到我跟她单独在一起。

“你得想清楚你对婚姻的期望是什么。没有人能决定你的价值。”说出口之前,我就知道这并不是她想要的建议。

我们身边都有一些特别“有用”的朋友:身上起了疹子,拍张照片可以发给这个医学院刚毕业的朋友;生前遗嘱的事情可以问下那个做律师的朋友;有道菜不会做可以打电话给那个做主厨的朋友…

作为心理医生,我就经常沦为这类朋友之一。请我喝咖啡,实际上是要咨询情感问题。给我发微信,其实是想获取我的建议。

我能说什么呢?一方面,这说明人们不再忌讳谈论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一向是主张直面这些问题的。另一方面,我又很为难:身边所有人都找你咨询什么八卦情感,总觉得我作为心理医生肯定是乐于帮助解决朋友的问题。

然而我并不乐意。

作为心理医生,朋友们一直找你咨询该怎么破?

安慰

我30多岁,越来越频繁看到朋友们遭遇重大的人生困惑和转型:要住得离父母近一点吗?还要坚持尝试造人吗?有人因为慢性病陷入抑郁,有人会在公司焦虑到把自己锁在卫生间里。每次看到这些进退维谷的生活在自己面前铺开,我都会问自己:这里有我什么责任吗?我的工作是心理医生,但这就要求我一定要帮助他们吗?

这个行业是我自己选的。但这也意味着,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在不该工作的时候滑落到心理医生的角色里。这很危险。当朋友遇到问题,我就开始着急,把自己毕生之所学压缩成精华,三碗水熬成一碗水,想方设法要尽快帮到他们。然而并非所有的帮助都是有益的——处于危机之中的人们并不需要一个急猴猴的人生导师。他们需要自己找到问题所在。作为心理医生,我能帮助自己的患者做到这一点;作为朋友,我却无法摆脱这样的急躁情绪。我也会在当下跑偏,我也会很脆弱。但是在内心深处,我知道我的角色应该是退出来,然后让他们管好自己的生活。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知道,我生命中那些最重要的人都能对自身的危机负责。我也知道,如果我不帮他们,他们也能自己找到解决之道——比如他们可能会另找心理医生,或者终于改掉某个恶习,或者只是自己想通了。但仍然,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当众倾诉自己的问题,完了一堆人七嘴八舌给建议。这既是因为他们真的很想帮助朋友,也是因为提供建议可以缓解他们自己焦虑。

就举前面的例子:这个朋友陷入了人生难题,在场的人都一下子变成专家。我们有时候会忘记这一点:我们没必要陷入焦虑,仅仅因为我们所爱之人陷入了焦虑。我们可能没法让他们冷静下来,但是我们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对这个人而言,你的冷静往往会成为最有用的工具。

道理都懂,但是我就不会脑门一热加入争论火急火燎地给建议吗?我肯定会,一直都是。

作为心理医生,朋友们一直找你咨询该怎么破?

心理学

那咋办?我学会了把自己抽离出来的方法:我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这听起来有点不合常理,但是却真的有用。如果有朋友向我咨询,我就开始谈论我,谈论我如何在工作中解决我的问题,让他们从中思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同事最近跟我说了个笑话:世界上有两种方式可以让心理治疗改变人生,你可以长年累月花费大量金钱看医生,或者你跟一个心理医生结婚。虽然是个笑话,但是里面有真相。不要试图帮你爱的人们解决问题,只要你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你产生的作用会更大。

比方说,当我很关注自己的健康时,我丈夫会比我更关注。当我爷爷去世时,我一直在努力调节自己的情绪,这让我奶奶更快走出了悲痛。因为我更冷静,她在我身上看到了一个成年人,而不是一个需要她来保护的小孩。

时间久了,我开始发现我只要改变自己,就可以改变与他人的关系,并且帮助到他们。当我的顾客第一次来找我时,我就会把整个咨询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与他们分享:我们在生活中正在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在跟他们交往的同时保持强烈的自我感知。说到底,我们唯一需要负责的就是我们自己。当我们聚焦在自身,人际关系就会升华。

我不断提醒自己,在这条铁律面前,心理医生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