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抑郁症:是矫情还是真的困难,到底怎么办?

作者:合肥鱼树心理咨询 2018-01-02阅读:3282次

本文首发于合肥鱼树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www.yushuxinli.com),版权归鱼树心理所有,禁止转载。

泛滥的抑郁症:是矫情还是真的困难,到底怎么办?

“我已经抑郁症两年多了”

似乎一夜之间,到处都是抑郁症,尤其是在网络上。知乎、豆瓣、QQ群,随处可见。那么那么多两年、五年、八年的“抑郁症患者”,他们当中有刚刚失恋有短暂情绪障碍的人,测了各种抑郁自评量表重度抑郁的人,总是想自杀或自残的人,“总是担心别人会害他、还能听到别人在议论他、感到有人在监视他”的“抑郁症患者”。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些人好多根本不是抑郁症,然而前所未有的,在网络上那么多的“抑郁症群”总是最活跃的。

那么在我们说“我得了抑郁症”的时候,我们在说什么?我想或许我们在说,我很特别,我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我做出一些不是太好的反应的时候只是因为我的病,我应该受到关注,我需要善待,我需要爱。只是很遗憾的,即使在这样的群体当中,人们一般除了比惨,也很难真的彼此倾听和相互理解。真的很难。

熟悉心理咨询的人可能知道,在心理咨询中我们是不会去做诊断的。我们会做基本的评估,但是却不会给来访者贴标签;我们会做量表,但是分数也只用来做参考。我们把最多的精力用于做一件事:帮助我们的来访者理解自己、帮助我们的来访者去寻求应对困境的适合他们的方式。

泛滥的抑郁症:是矫情还是真的困难,到底怎么办?

“他们都不喜欢我, 他们都说抑郁症只是想不开,是我矫情”

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有很多也潜伏在这样抑郁症的群体中,他们会说“如果不从奉献的角度去思考,而一味考虑别人对患者的宽容,抑郁症永远不会好,吃一辈子药也不会好,经济的负担是次要的,精神的负担无法磨灭,我有时做梦都巴不得她死掉,但不可能,醒来我还要去面对”这类的话。

我非常非常相信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是希望他们的亲人好转的,然而只是他们没有能力帮助到亲人们,所以现实生活中抑郁症患者的生存状况非常艰难,而且现实生活中人们远没有网上对抑郁症那么接纳,更多的时候就是认为是矫情、是性格懦弱、或者是经历的挫折还不够多。

然而抑郁症的人群可不是对自己的批评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在这种持续的否定之下,他们常常像是在深渊中不断地坠落。

泛滥的抑郁症:是矫情还是真的困难,到底怎么办?

“抑郁的根源是因为手淫,一定要戒色”

人们有很多方法去尝试帮助自己,他们有的会听人说“多出去走走、多和人交流、放开一点、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戒色!”如果你去看一看,你一定会惊诧于人们的偏执。他们一厢情愿的把抑郁简单的归于某一种原因,并以不可能的方式来控制自己。不断的控制,然后反弹,然后陷入更深的绝望中,这种氛围太可怕了。

规范的求助是如此艰难。“心理医生”被称作“各种套路、就是卖药的”,而“心理咨询师”则可能是“一点同情心都没有、专门骗钱的”。抑郁的来访者很多因为自我价值比较低,有的失去社会功能后经济能力也比较差,所以愿意为自己付费的规范的求助的真的很难。

运动、吃药、求助心理咨询这些最最普通的求助方式对于他们很多人似乎无比艰难。所以日复一日,“抑郁症群”这样的团体越发壮大起来。

泛滥的抑郁症:是矫情还是真的困难,到底怎么办?

“为什么网上这么多抑郁症患者,没有人去真正帮助他们而只是沦为看客呢?”

从抑郁症患者的角度来看,抑郁症的康复必须要有抑郁症患者本人的参与:不管是运动、心理咨询、药物治疗、住院等,全部都是如此。任何人都无法“真正帮助”不想求助的人。

从“看客”的角度来看,大家上网更多的可能是为了:放松、获取知识等,而不是“寻找和帮助抑郁症患者”。即使是偶尔遇到了抑郁症患者,如果人家本人不想求助、而“看客”主动去“真正帮助”人家,那这种所谓的帮助,不也是一种带着“善良”的假象的强奸吗?

就像大家的那样“抑郁症患者,轻度,中度,重度都有很多”,光靠热情是没法帮的过来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生,每个状态有每个状态的意义。“抑郁症”固然痛苦,但是选择是否留在抑郁症中,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应对抑郁症,那是每个人的自由。

泛滥的抑郁症:是矫情还是真的困难,到底怎么办?

“抑郁症到底应该怎么办?”

自助:推荐书籍《走出抑郁》;推荐规律运动,不一定要多大的运动量,动起来就好;寻找可以利用的社会支持资源,好朋友、家人等一切可以让自己利用的资源,尽最大可能给自己创造宽松一点的环境,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来陪伴自己成长。

求助心理咨询:规范的求助心理咨询,并了解心理咨询必然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不是通过一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

药物或住院治疗:这一部分内容请遵医嘱,如果出现药物副作用比较严重的话,记得向医生反馈,可能可以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抑郁是心理咨询中非常常见的一个求助内容,延伸阅读《最近在看红楼梦,但是我还是来说说抑郁症吧》。

本文首发于合肥鱼树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www.yushuxinli.com),版权归鱼树心理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