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说的没错,孩子从初生到长大,跟父母接触的时间是最多的。
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父母言谈举止的影响,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一些不经意的言行,会对孩子的人格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心理学家为家长们总结出了日常生活中,最不应该对孩子说的五句话,检查一下,然后将它们从你的词库中删除掉!
1. “你是XXX。”,通常是负面的
宝宝在长大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合父母心意的时候。
遇到急性子的爸爸妈妈,一时着急上火,脾气上来,“你是个笨孩子”、“你是坏孩子”、“你是猪吗”之类的话便脱口而出。
但是,心理学家指出,父母的这些指责,会造成孩子之后性格不自信、懦弱、容易放弃等一系列问题!
成长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如果被贴上这类标签,长此以往,渐渐就会发展成为那样的人。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所以,父母们应该积极利用这种“贴标签”的影响,多说态度积极的话。
比如,“你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把房间整理得真好”等,来帮助宝宝培养对自己的认同感。
2. “快点!”,“快去…”
身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很容易对宝宝发出命令式的指令。
但是对孩子而言,这样做却是不合适的。
当被强制要求做一件事时,孩子会失去对这件事原本的兴趣和动力。
所以,妈妈们通常“快点!快点!”的催促,反而会让自主能力强的孩子变得被动。
当然,妈妈们也不能放任孩子的行为,可以转用缓和的说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比如,换用问句的方式:
“5分钟之内可以把这碗汤喝完吗?”
“可以在10分钟之内把玩具整理好吗?”
3. “你看人家XXX…”
这一点相信也是大多数父母的童年噩梦。
在我们小的时候,最怕听到的,就是爸爸妈妈提起别人家的孩子。
事实上,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的行为,对幼儿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
如果家长一味的将孩子的缺点与别人的长处相比,时间长了,孩子会对自身产生深深的厌恶感,从而性格脆弱、容易暴躁。
如果比较对象是兄弟姐妹或是亲近的朋友,还容易造成兄弟不和、友情破裂,这些对小朋友来说都是严重的后果,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
4. “妈妈不要你了”
有些亲戚朋友,甚至是父母本人,出于逗弄孩子的目的,会经常对孩子说出“你妈妈不要你了”、“你妈妈再也不回来了”此类的话。
这个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事实上,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非常大的创伤。
宝宝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当被突然告知父母将离他而去,刺激是非常大的,他们难以想象生命中最亲密的人会轻易的离开自己。
如果被逗弄得次数多了,孩子还变得缺乏安全感、不容易相信别人,更严重的还会形成极端、偏激的性格。
父母们不要认为只是小小的玩笑,对孩子不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但不良影响很有可能在之后的青春期才表现出来,带来严重的后果。
5. “给你XX,你XX”
这样的对话是不是很熟悉
“我给你吃糖,你不能再哭了啊。”
“我给你买玩具,现在赶快去学习。”
父母们用的得心应手的“物质奖励法”,因为能让孩子尝到甜头,对年龄小的孩子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然而却一直受到教育学家的诟病。
一方面,当物质奖励多次使用后,孩子会习惯这种奖励的状态,喜悦感和动力会减少,奖励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也会养成宝宝“勒索”父母的习惯,最终演化成“如果妈妈给我买XX,我才XX”,丧失做事情的主动性。
所以,教育学家提醒各位家长,在设置奖励时,不一定要用实物。
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讲,爸爸妈妈的一句夸奖、一个亲吻和拥抱、一次睡前读书的陪伴,都会带给宝宝更大的满足和鼓励。
宝爸宝妈们,今天你们都学到了吗?
宝宝的心灵从小就要呵护起来了哦,不然很严重的性格问题,都会在青春期等重要时刻大面积爆发!
更多养育问题欢迎持续关注Qtools,一起成长为更棒的爸爸妈妈吧!
*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中部分内容参考:
APA(美国心理学会)
编辑 | Clarence
排版 | Shelley
策划 | Qtools Team
版权所有,请勿盗用
Qtools——有温度的进口母婴零售品牌,全国300多家线下加盟及直营店,覆盖超过180多个城市及地区,与1000多个国际一线母婴品牌达成战略合作,服务超过5000万位妈妈和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