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俗的定义是传承下来的民间会去执行的习惯和做法。绝不是某个文章借用“老人说...”就可以扯淡的乱说的。如“破衣服不丢掉会破财”的愚蠢说法居然被某个砖家给制造出来。
很显然,这个砖家并没有对习俗有深刻的了解,只是将他自己自以为是的观点放到习俗里面。这种习惯和陈鹏解梦之前遇到一些砖家类似,他们喜欢把身边人的习惯套入其所属的血型或星座。来个以一概全,大而统之的做法是一样的。
实质上中国从秦朝开始就基本被儒家思想所领导,儒家思想里的很多内容被转化成为习俗,也就是民间的日常做法和习惯。比如勤俭持家,俭以养德。
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持家,俭以养德”这里说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俭就是节俭之意。而以节俭为荣的中华民族,岂会有“破衣服不丢掉会破财”的无知习俗呢?
实际上,“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待衣之道一直是过去民间对节俭的一种描述。陈鹏解梦是70后,经历了满大街的人穿着带有补丁衣服的时代。那时候的富人,也不可能随意抛弃破掉的衣服,而是缝缝补补,小补丁不在意,补丁多的穿里面。
我们的开国领袖毛主席许多遗留物品中,尤其是衣服中,很多都是打过补丁的。没有打补丁的衣服很少。其中补丁最多的一件衣服有73个补丁,是毛主席的一件睡衣。一件睡衣打73个补丁,穿了20多年。如今这件衣服存放于毛主席纪念馆中,这件衣服从50年代初一直到1971年,毛主席一直都有穿它。
朱德元帅也只有两件拿得出手的衣服,专门是留着参加会议和接待外宾穿的。在家中则是穿旧衣服。旧衣服的领口、袖口都打了补丁。至于那些不能再补的旧衣服,朱老总则想出了把两件衣服拼改成一件的方法继续穿。
在中国古代,以节俭为荣的皇帝也不少,如汉文帝刘恒。文帝登基后,并没有像有些突然中大奖的人那般。并未得意忘形,失去初心。他志向远大,以身作则,躬行节俭,励精图治,终于开创了永为后世史家称美的“文景之治”。史载汉文帝本人是非常朴素,甚至朴素得有些过分的。文帝经常穿着打着补丁的龙袍,曾经穿着草鞋上朝;他的妻妾们,文帝也不允许她们穿得太过华丽。清朝的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他也倡导节俭,经常穿补丁衣服。在他死后,朝廷给他上的那个长达20几个字的谥号,其中就有“俭”之一字。
帝王尚且以节俭为一种美德,岂会有“破衣服不丢掉会破财”的观点呢?
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基本上也不需要穿带有补丁的衣服了,但硬扯“破衣服不丢掉会破财”的砖家,你真是无知到家了!不信问问你的父亲辈,祖辈他们。
再看看以破洞裤子破洞衣服为时尚的诸多名人,他们的财会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