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项羽对团队的管理为什么会如此失败?

作者:铁血网 2017-07-02阅读:3174次

发生于两千年前的“鸿门宴”可算是我国政治史上的一盘大棋,它不仅是楚、汉双方日后逐鹿天下的一次预演、一场彩排,也是楚、汉双方核心领导团队第一次面对面的集体亮相与角力。

从结果的角度来解读,“鸿门宴”一役,手握一把好牌的项羽团队最终将它弄成了一盘臭棋,以至于军师范增气得破口大骂“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而棋势屡处下风的刘邦团队不但是毫发未损、全身而退,而且还能颇有斩获,成功地实现逆袭。过往,每每品读《史记》至此,总是疑惑不解,近日,余重读《史记•项羽本纪》,经一番思索,忽然豁然开朗,原来楚军之败、汉军之胜乃系双方领导团队角力合乎逻辑之必然结果。

“鸿门宴”之前楚、汉双方对峙的整体形势分析:

从军事角度来看是楚强汉弱,楚军当时总兵力达40万之众,而汉军只有区区10万,另外,楚军刚刚打败过强大的秦军主力,具有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与之相较,汉军则相形见绌;

从政治角度来看亦是楚强汉弱,项羽“挟楚怀王以令诸侯”,其系整个革命军的领袖,在名义上不仅有权指挥自己的嫡系部队,而且对所有的革命军都可以加以节制、指挥;

从道义角度来看则是汉强楚弱,楚怀王与诸将有约在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在攻取咸阳之后,通过“约法三章”、“封闭宫室”、“还军霸上”等行为为他赢得了崇高的革命声望,而与之相反,项羽则因“夜击坑杀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之小人行径而声名狼藉。

总而言之,就综合实力而言,在鸿门宴之前,项羽领导的楚军较之刘邦领衔的汉军具有压倒性优势。

楚军的领导团队

在鸿门宴棋局中,楚军的领导团队由项羽、范增、项伯三人组成,三人中项羽是名义上的领导核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既领导不了飞扬跋扈的军师范增,也管不了那自以为是的叔父项伯。

项羽、范增、项伯三人分别是左、中、右三条革命路线的代表,面对楚汉争霸的可能前景:

范增主战,他很早洞察到楚军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歼灭秦军残部转变为消灭革命军中潜在竞争对手的现实,是革命军中的坚定左派;

项伯主和,他认为革命的统一战线需要继续维持,鸿门宴上并不是对刘邦动手的理想时机,是革命军中容易妥协的右派;

而楚军的最高领导人项羽既没主见更没定力,像墙头草一样时不时地摇摆于革命军中的左、右两派之间,我们暂且称之为中间派。

有基于项羽这个楚军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事实上既无法有效地领导范增也无法有效地管控项伯的现实,因此,与其说楚军领导团队中的三人之间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倒还不如说三人之间是一种脆弱的平行关系。

★ 项羽:无比超脱的看客

虽说项羽名义上是楚军的当家人,但是他色厉内荏,毫无主见与定力,革命的领导权威不断地受到以亚父范增为代表的左派和以叔父项伯为代表的右派的挑战与挤压,用现代的政治话语来形容,那就是项羽不是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他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弱王”,只是一个性格相当软弱的“维持会长”。

由于项羽受到“老人政治”的不良影响,再加上其优柔寡断的性格,以及缺乏起码的担当精神,这就造成了项羽在鸿门宴棋局中只得听任范增与项伯之间毫无原则的恶性争斗,而本应成为鸿门宴主导者的项羽反倒成了一名好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

项羽在整个鸿门宴棋局中只充当了一名严重不称职的领导核心的角色,其主要表现在:

1、公私不分

当项羽发现叔父项伯私下将绝密情报泄露给刘邦时,他竟然没有半点的责备之情,这要换了别人胆敢泄露情报,项羽早就将他碎尸万段了,但是此次泄密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他作为一个小侄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对叔叔下手,所以项羽对项伯是连个“警告处分”都没给;

2、优柔寡断

当范增命令项庄杀掉刘邦之时,项羽忽然觉得刘邦是该死,他就没有阻止项庄的刺杀行动,而当叔父项伯以自己的身体来保护刘邦,项羽又改换主意了,他忽然又觉得刘邦好像还罪不至死,况且他还很不屑于亚父范增用刺杀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去摆平对手,于是乎,他也没制止项伯的举动,直到了最后,项羽心中也是一团乱麻,不知道这个刘邦同志是该杀呢还是不该杀呢,他干脆不管了,作壁上观得了;

3、委过于人

当范增拔剑撞破玉斗大骂项羽“竖子不足与谋”之时,项羽心中顿时既有悔恨更有恼怒,令他悔恨的是叔父项伯竟然放跑了敌人刘邦,这等于是放虎归山,终要贻害无穷了,而令他恼怒的是军师范增也太不给自己这个40万楚军当家人留面子,心想“以后这个队伍我还咋带啊”,而对于自己在鸿门宴上的失职、失察之举,他却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 范增:飞扬跋扈的军师

范增同志在古稀之年参加革命,从年龄上来说,比项羽得大有四十多岁,他既是革命军中的元老,也是项羽的首席智囊(军师),在整个起义军中都享有崇高的威望。然而,就算是这样一位绝顶聪明的政治人物,其在整个鸿门宴棋局中也没有什么惊艳的表现,大抵上只能勉强够得上“差强人意”四个字。

范增在鸿门宴棋局中的表现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事前的神机妙算

范增其实早在刘邦攻破咸阳之时,就洞察到沛公刘邦将会是以后项羽称霸天下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作出此项判断的依据就是刘邦在攻破咸阳之后不但“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而且还通过“约法三章”的形式收买天下人心,而这就恰恰说明刘邦已经完成了由一名普通义军领袖到一名成熟政治家的蜕变,有鉴于此,范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建议项羽“急击勿失”以便铲除后患;

2、事中的越俎代庖

在鸿门宴上,聪明的范增做了一件与其军师的身份、地位、角色都极不相称的傻事,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军师,范增应该清楚他只享有政治建议权而没有政治决策权,可是,范增却在没有获得最高领导人项羽首肯的前提下,就越权私自指派项庄前去刺杀刘邦,这分明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反政治规矩的犯了大忌的行为,而范增的这一举动也为他日后的悲剧命运事先埋下了伏笔;

3、事后的意气用事

在刘邦成功开溜之后,范增不管不顾自己革命元老的身份,就像老子骂儿子似得大骂项羽等人“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而这一通大骂不但于当时楚军之事无补,反而造成了楚军最高层的更大裂痕,引发了楚军一系列的政治后遗症。

★ 项伯:因私废公的江湖好汉

项伯本是项羽的小叔父,在大叔父项梁牺牲后,项伯就便成了他们老项家中名副其实的老大了。在参加革命之前,项伯曾经就是一位义薄云天的江湖好汉,他讲义气,爱打抱不平,懂得知恩图报,即便是经历了长期秘密的革命生涯,项伯也是本色难改,没能顺利地完成其角色与身份的转变,他始终还是当初那位既不讲政治,更没有什么大局观念,常常是因私废公、因小失大的草莽英雄。

项伯在鸿门宴棋局中的不良记录有:

1、事前泄密

项羽恐怕都想不到自己进攻刘邦的绝密军事情报竟然会是自己的小叔父项伯泄露的,而更加令他想不到的是项伯这样做的唯一理由竟然还是为了搭救项伯他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可事实正是如此,这不,项伯不仅仅是泄露了军事情报,而且还偷偷地与敌人刘邦结为儿女亲家,你说糊涂不糊涂?

2、事中倒戈

当项庄以舞剑为名刺杀刘邦时,几乎出乎所有人意外的是第一个站出来说“不”的人竟是项伯,而且项伯常常还是以身体翼蔽沛公,你说怪不怪,好你个项伯,也真是豁出去了,这还有没有革命立场,为什么胳膊肘总是要往外拐呢?

3、事后捣乱

在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之时,项伯其实相当地不服气,心想“我们项家人的江山哪里容得到你这个外人来撒野”,于是乎,项伯就时不时地提点小侄子项羽要小心提防那个飞扬拨扈的亚父,提防他夺了项家人的领导大权。总之,项伯从始至终都只是一名江湖好汉而绝不是一名成熟的政治家。

楚军领导团队的软弱、涣散乃至分裂不但造成了楚军中严重的内耗,而且也使得楚军中的执行者无所适从。你可以想想鸿门宴上的杀手项庄,他既要执行那个心急如焚的军师刺杀刘邦的命令,又要应付那个以身体翼蔽沛公的项伯,还得时不时地观察那个优柔寡断、左右摇摆的项羽的眼色,那才真叫一个是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而有如此领导团队之楚军焉能不败?岂非没有天理了!

汉军的领导集体

在鸿门宴棋局中,汉军的领导团队由刘邦、张良、樊哙三人组成,其中,刘邦是名至实归的领导核心,张良与樊哙二人,一文一武,系其左膀右臂、得力助手,三人之间,以刘邦为核心,以张良、樊哙为基干,等级森严,上下有序,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是一个相当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汉军领导团队之间的关系与楚军领导团队中脆弱的平行关系迥异,它是一种垂直型的领导结构、领导关系。这样的领导团队不但有效地避免了楚军中存在的内耗与低效,而且充分地调动了全体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汉军的完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 刘邦:坚强的领导核心

刘邦是一名相当成熟的政治家,他不仅有政治家的权变之道,而且有政治家的卓越领导才能。刘邦在鸿门宴棋局中的完美表现包括:

1、事前随机应变

当刘邦听张良报告说项羽马上要进攻自己时,刘邦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反而显出了他的统帅风度,他迅速地找到了应对之策,项伯的到来简直就是上帝送给他的礼物,他决定从项伯处打开一个突破口,于是乎,他以退为进地对项伯进行拉拢,又是敬酒又是结为儿女亲家,项伯还真是不负刘邦所望,为他想了一个辙“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事中兵不厌诈

当刘邦刚到鸿门拜会项羽时,刘邦先是反客为主地客气了一番,深情地回顾了自己在项羽同志的领导下所经历的艰辛革命历程,直把一个项羽恭维得是飘飘然,然后刘邦又不卑不亢地向项羽解释了一通自己“封闭宫室”、“还军霸上”等行为的缘由,临了倒又拍起项羽的高级马屁来,直拍得项羽那叫一个不好意思;

3、事后金蝉脱壳

刘邦作为一名政治家,就是逃跑也是极其讲究艺术的,他先是妥善地设计好开溜的具体方式、方法,“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彊、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然后还精确地计算出出逃所需的时间,真正地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还煞有介事地把张良留下当做幌子,以便迷惑项羽一干人等,最后还特地有模有样地给项羽、范增赠送了白璧、玉斗等贵重礼物,直把一个项羽弄得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 张良:忠心耿耿的谋士

张良既是刘邦的首席大谋士,也是其极为倚重的股肱大臣。如果说张良以往多是以“智多星”的面目示人的话,那么鸿门宴棋局中的张良则更多是以忠臣的本色在演出。

张良对主子刘邦的“忠”体现在:

1、事前报告

在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时,张良将个人之生死置之度外,第一时间将楚军即将进攻汉军的紧急军情报告给了刘邦,而这就为刘邦的妥善应对危机争取到了极为宝贵的时间;

2、事中搬兵

在鸿门宴上,当项庄舞剑常常剑指沛公时,张良考虑的并不是自身如何脱险,而是积极地想方设法营救刘邦,忽然,他想到了智勇兼备的樊哙,于是乎,就果断地给搬来了猛将樊哙这个救兵;

3、事后留守

当刘邦等数人准备脚底抹油之际,张良主动提出应由自己来留守楚营以便迷惑敌人为主子刘邦的出逃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你可别小看了张良的留守,倘若没有张良的留守,刘邦能否成功出逃还两说呢,另外独自留守楚营也是一项特别危险的活计,依项羽往常的火爆脾气,没把张良同志给烹杀实属是张良烧高香了。

★ 樊哙:智勇兼备的“卫队长”

樊哙是刘邦同志的连襟,也是汉军领导团队中的重要人物,当然,樊哙有时也会客串一把沛公刘邦的警卫队长。如果说樊哙在鸿门宴之前给人多是一种“猛张飞”的粗人形象的话,那在鸿门宴之后,则应该对这位昔日的“猛张飞”刮目相看了,笔者窃以为,樊哙可算是整个鸿门宴棋局中表现得最为出彩的人物了。

你看,当刘邦身处险境之时,谋士张良首先想到要搬的救兵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这位樊哙将军。当得知主子刘邦身处险境之时,樊哙先是“带剑拥盾”勇闯项羽的中军大帐“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然后又是大碗喝酒大块吃生猪肉,直让一个孤傲不群、自视甚高的项羽也视其为“勇士”、 “英雄”。

这还不算完,后来樊哙还充分利用汉军所特有的道义优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项羽企图谋害功臣的无耻行径进行了一通有理有利有节地狠批,直把一个项羽说得是哑口无言;

最后,在刘邦在是“溜“还是 “留”举棋不定之时,樊哙又是一番慷慨陈词“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你看看,这哪是昔日那个以杀狗为生的屠夫的水平啊,明明就是成熟政治家的高水准嘛!

经鸿门宴一役,汉军不但是毫发未损,全身而退,而且还有一个意外地的发现——楚军领导团队的分裂,而这就为往后刘邦采用反间计对楚军高层进行分化、瓦解创造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当然除此之外,刘邦还有另外两个意外之喜,其一是清除了己方的一个无耻叛徒曹无伤,其二是发现了一个被项羽白白浪费的天才陈平。总而言之,鸿门宴一役,最终是以汉军之全胜、楚军之完败而载入了史册。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其实,鸿门宴一役,就楚军一方而言,随着项伯的倒戈、项羽的旁观,楚军的核心领导层中只剩下一个年逾古稀的范增在苦苦地支撑着,“鸿门宴”这盘政治大戏演变成了范增一个人的独角戏,而反观对手汉军一方,刘邦同志总揽全局,张良、樊哙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真正的是一个颇具战斗力的领导集体。楚军倚靠那样一个软弱、涣散乃至分裂之领导团队幻想着有朝一日能战胜有着成熟、团结、善于协作的领导团队之汉军无异于是痴人说梦,永远都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