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对心理学不屑一顾,感觉自己特懂心理学
那么就请花费2分钟,请判断下面几个心理学知识的真假吧!
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原生家庭出了问题;
自律的人都是非常努力的人;
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沉默寡言,不善于社交;
人类的大脑只被开发了10%
低自尊导致攻击行为
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了不如双亲俱在家长中长大的孩子
小时候受到虐待的孩子,长大了肯定还会虐待下一代
暴力电影和游戏会导致儿童成年后大量的暴力倾向
催眠术可以让人失去自由意志,完全听凭催眠师的指令
孩子会给父母带来幸福
先好好思考一下!
现在公布答案!
以上10个句子所说的“心理学知识”
全都是“假的”!
“假的”!
“假的”!
你不相信吗?
让小编来为您一一解读!
1.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原生家庭出了问题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儿子或女儿并没有组成新的家庭,得承认,心理问题与童年有关,0-6岁是人的人格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成年时的心理问题是原生家庭问题的呈现。
但是,心理问题并非都是原生家庭的问题,遗传因素,意外伤害,环境压力,营养缺乏等生理因素也能导致一个人的心理问题,个体在青少年时期与成年人所遭遇的竞争压力,日常琐事则更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2.自律的人一直都在非常努力地维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恰恰相反,自律的人往往并不需要“努力”,自律并不是死磕,自律只是我们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之后的一种结果而已。
所谓自制力比较强的人,其实都是生活非常轻松的人,因为我们眼中自律的人所拥有的那些艰难生活——坚持读书、坚持锻炼、坚持高效工作等,其实已经对他们来讲,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而一旦形成了习惯,做这些事情就丝毫不费意志力了!
3.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沉默寡言,不善于社交
内向者善于安静,内省,不喜欢和人接触,更能够从独处中获取力量,但是,“更喜欢独处”和“不善于社交”是迥然不同的两个概念,事实上,很多善于社交的名人,其实都是内向性格,据海外网报道《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美国版杂志近期发表的题为《你绝对想不到的9位性格内向的名人》的文章,Lady Gaga,艾尔顿·约翰,奥黛丽·赫本等常出现在公众视野里面的名人,其实都是喜欢独处的内向者。
真正的社交能力缺乏者,其实并非性格内向,而只是“社交恐惧”而已,社交恐惧者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有时候,甚至性格外向的人,也会有社交恐惧的哟!
4.人类的大脑只被开发了10%
假设人类大脑真的只开发了10%,那剩下的90%都在沉睡吗?这是“10%传说”最经不起推敲的一点。
推翻“10%说法”的还有一项铁证:人脑大小是不断变化的,猿人时期的大脑大概只有三四百克,而现在是一千三四百克。如果不是生活中需要,大脑是不会无端端发展到这么大的。这说明:对于人类整体来说,只有大脑不够用,不会有用不完的大脑。
那么,“10%传说”到底怎么来的呢?这竟然要归咎于美国心理学之父啦!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在自己的著作中说过一句,“普通人只发挥了其潜在智能的10%。”但结合上下文,他所指的不单是大脑潜能,而是更为模糊的“潜在的心智能量”,至于10%是怎么算出来的,詹姆斯没有给出实验依据,至今也没有科学家去严肃验证这个数字。
原来,“10%传说”只是我们对威廉·詹姆斯著作中话语的误传而已啊!
5.低自尊导致攻击行为
恰恰相反!
高自尊者更常出现攻击行为,由于攻击行为常常在竞争情境中出现,所以高自尊者的自我力量感往往让他们在竞争情境中,尤其是自我受到威胁的情境下,出现更多的攻击行为
低自尊者由于对人际关系、社会过分敏感,腼腆害羞,经常贬低自己,反而容易自我封闭,面临竞争情境时,反而特别容易退缩,不常出现攻击行为。
6.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了不如双亲俱在家长中长大的孩子
单亲家庭会让人失去安全保障,但这并不代表双亲俱在的家庭孩子就一定更加优秀。
事实上,研究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学习学习和事业成就的领域与正常家庭的孩子没有任何差别!
相反,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经历了家庭残缺的痛苦,往往更加注重下一代孩子的培养,反而更有成为好父母的潜质。
7.小时候受到虐待的孩子,长大了肯定还会虐待下一代
这也不是定论!
小时候被虐待的孩子,更能够体验虐待的不好,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可以认识到虐待儿童的不道德。
事实上,对于“虐待型家庭”的孩子会出现更多虐待行为这一说法,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持的。
8.暴力电影和游戏会导致儿童成年后大量的暴力倾向
必然错!否则小学生还怎么愉快地玩《王者荣耀》啊!
2017年的荷兰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194名9岁儿童的游戏爱好和对于暴力游戏的接触程度,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攻击倾向做出了评估,而这个研究持续了整整一年。最终他们得出的结果是,在接触暴力游戏的情况下,这些9岁的孩子们既没有增加自己的攻击倾向,也没有减少自己的亲社会倾向,因此游戏总的来说并不会造成心理健康和社会问题。
但是,游戏可能会轻微增加类似于沮丧和焦躁的情绪,所以,即使看暴力电影,玩暴力游戏并不是洪水猛兽,也需要适度,找到没有身心健康负担的娱乐方式,岂不是更好?
9.催眠术可以让人失去自由意志,完全听凭催眠师的指令
没有这么神奇!
催眠是一种临床心理治疗技巧,它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无所不能,也并不是神秘莫测。它与潜意识密不可分,且不同于睡眠。催眠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接受催眠的人本身的特质。
事实上,被催眠者不会被要求做任何违背个人意愿的事,如果没有被催眠者的配合,催眠也不会成功,此外,被催眠者的自主能力仍然存在。在整个催眠过程中保持对周围环境一定程度的清醒。
被催眠者完全听凭催眠师的指令这种事儿,只是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夸张手法而已。
10.孩子会给父母带来幸福
恰恰相反!
最新一项研究指出,有小孩的人情绪起伏较大,家有小孩的父母快乐、微笑与愤怒等所有情绪反应程度都较大。整体来说,在1到10分中,美国人无论是否有小孩,生活满意度皆为7分左右。但在美国以外地区,调查结果却有不同面貌,有小孩的人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研究还指出,即便纯就个人意愿而言,部分人可能不想生育小孩,但却会为了社会规范、父母与社会压力,或是基于孩童的生产力贡献,孕育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