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剧《美好生活》讲了一个“换心”的故事又引起来不少人对器官移植的好奇。张嘉译饰演的男主角由于换了一颗心脏(来自女主角丈夫),使得素不相识的两个人感觉似曾相识。
多年来,关于“换心人”的神秘传说也层出不穷,如,“换心”后性格大变,“继承”了供体(心脏捐献者)的记忆等等。
人体的主要器官是否拥有某种“细胞记忆”?
当它们被移植到其他人身上后,器官携带的记忆是否就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国外有心理学家对此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对于临床医生而言,目前尚未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
为什么患者“换心”后性情和智力会大变?
《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经过20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人类的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这正是许多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突然性格大变、“继承”了心脏捐赠者性格的原因。据统计,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
另外,病人性格发生变化和手术后使用的药物也有关系。比如,器官移植的病人必须使用抗免疫药,而这些药就有一些影响神经的副作用,这些副作用就可能带来病人性格的变化。另外心脏移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手术,需要经历麻醉、开刀等很多道程序,这些程序也有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像声音改变,就有可能是做手术时需要保证呼吸,插管时对声带造成影响,导致声音改变,等等。
目前国内主流意见认为:换心人的性格改变,更多的还是患者自身精神层面的改变。对大部分人而言,心脏移植是个大手术,就像经历了生死考验一样。生活中,经历过生死者,性情多少都会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从医学的角度讲,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随着心功能的好转,其机体的各个机能都会有所改善,不再容易疲劳。
参考文献:
①健康时报《六旬翁换心后“变心”》
②都市快报《“换心”后14岁男生突变学霸 换心真会改变人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