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是巴菲特的合伙人,巴菲特说他是自己见过的最聪明的家伙。命运把他们俩绑在一起成为终身合作伙伴。
芒格经历比较简单:上过加州理工大学,从哈佛法学院荣誉毕业;做了几年律师,然后不干了,专注投资,与巴菲特比肩而立,成为超级投资者。
芒格聪明但不靠小聪明。他服膺的偶像是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他经常引用富兰克林年轻时草创的《穷理查年鉴》。
富兰克林白手起家,没受过多好的教育,操办《穷理查年鉴》,全部自己写。芒格如法炮制,芒格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投资心得也放到了一本书里,叫《穷查理宝典》。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取自芒格的这本书,为你解读他独创并不断实践的“人类误判心理学”
芒格为什么要修炼自己的心理学呢?因为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就是被各种误判打造而来的。
无论你想要避免落入同样的误判陷阱,想要避免受别人误判之害,还是说想利用其误判获益:第一,你得知道有哪些常见误判,第二,你自己必须有更靠谱的认知框架。
他翻了几本心理学教材,觉得没用,于是土法上马,用富兰克林打法,自己来,锻造对自己管用的心理学。
今天我们介绍其中的一种人类误判:喜欢和讨厌倾向。
1. 喜欢对自己好的人在遗传因素的作用之下,刚孵出来的小鹅在破壳而出后将会喜欢并跟随第一个对它和善的生物,那几乎总是它的母亲。
但是,如果小鹅孵出来那一刻,出现的并不是母鹅,而是一个人,那么,小鹅将会喜欢并跟随这个人,把他当作自己的母亲。
类似的是,刚出生的人类也会“天生就喜欢”对他好的人。除了父母、配偶和孩子之外,还有什么是人类天生就喜欢和热爱的呢?人类喜欢“被喜欢和被爱”。
许多在情场上的胜负皆因对方能否表现出额外的关怀和爱护。而一般来讲,人类终身都会渴望得到他人的怜惜和欣赏,哪怕这些人和他毫无关系。
喜欢倾向造成的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后果就是,它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促使人们:
(1)忽略其热爱对象的缺点,对其百依百顺
(2)爱屋及乌
(3)为了爱而扭曲其他事实
这种“喜欢”会引发倾慕,反之亦然。倾慕也会引起并且强化喜欢倾向。
这种“反馈模式”一旦形成,通常会造成极端的后果,有时候会促使人们为了帮助自己心爱的人而不惜故意自我毁灭。
2. 讨厌对自己坏的人与“喜欢倾向”相反,刚出生的人类也会“天生就讨厌和憎恨”对他很坏的人。
因此,战争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几乎是持续不断的。例如:
大多数美洲印第安人部落曾无休止地相互征伐,有些部落偶尔会把俘虏带到家里的妇女面前,让她们也享受把俘虏折磨致死的乐趣。
尽管有了广为流布的宗教和发达先进的文明制度,现代社会的战争依然非常野蛮。
就家庭的层面而言,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憎恨自己的兄弟姐妹,只要负担得起相关费用,他就会不停地起诉他们。
巴菲特曾反复说,“穷人和富人的主要区别是,富人能够一辈子起诉他们的亲戚。”
“讨厌倾向”也是一种心理调节工具,它能促使深陷其中的人们:
(1)忽略其讨厌对象的优点
(2)恨屋及乌
(3)为了仇恨而扭曲其他事实
这种扭曲往往很极端,导致人们的认知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当世贸中心被摧毁的时候,许多巴基斯坦人立刻认为是印度人干的,而许多穆斯林则认为是犹太人干的。
这种致命的扭曲通常使得相互仇视的双方很难或者不可能握手言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很难和解,因为一方历史中记载的事实与另外一方历史中记载的事实大相径庭,很少有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