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择偶的时候,会以两个人合不合适为主要标准,同样一段感情面临分手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拿“我们不合适”当做分手的借口。
那么两个人是否合适,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性格爱好?三观?家庭背景?从这段关系的建立初始阶段就能了解到的信息,并不会造成长期相处后的情感破裂。
今天我们从三个心理学的维度,一同了解一下,两性之间的沟通障碍,究竟是如何导致一段亲密关系走到尽头的。
1.自我暴露的互惠性和渐进性
根据社会心理学会人们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人际关系是从低水平的自我暴露和低水平的信任开始的,所以两性之间从生疏变得亲密,需要时间去让彼此相互了解,这就是自我暴露的渐进性。
例如一对刚刚建立亲密关系的情侣,因为对彼此的过去并不了解,但也并不可能因此在相恋初始阶段,就把自己内心的疑问直接问出来,尤其是针对于前任的问题,自我暴露的程度会根据两个人关系的亲密程度而逐步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自我暴露并不是单方面做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互惠性,这就像两个亲密的朋友分享心事一样,我告诉你很多关于我内心隐藏的小秘密,而你什么都不说,在我脑海里对你的了解依然是空白的,这种自我暴露没有“回报”,内心自然会产生不平衡的感觉,从而让过度暴露的一方不再选择继续加深对自己的暴露。
所以情侣之间或者夫妻之间,需要保持自我暴露水平的一致性,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积极的回馈,如果在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匹配,消极的评价很容易摧毁亲密关系的稳固程度。
2.自我暴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我暴露的原则是建立在喜欢程度之上的,人们通常更倾向于对喜欢的人做出更深度的自我暴露,例如闺蜜、知己、爱人、父母,亲密关系的自我暴露,能够让暴露方感受到认同感和归属感。
但是如果暴露方在自己喜欢的人身上,没有获得上述所讲的“暴露回馈”,那么他很可能会因为没有获得认同感,而不愿在继续自我暴露下去。内心害怕自己过度的暴露会使自己步入深入的亲密关系中,而因对方无法给自己归属感,对自我造成伤害。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透明度错觉的定义:
也就是我们的表述并没有我们所想的那样清楚,反而是比自己意识到的要模糊不清,而别人也并没有我们期望的那般注意我们的情绪或行为表达。也就是“焦点失误”,让我们因为过分的自我关注导致的判断失误。
这在恋爱关系中的表现为,在和伴侣沟通的过程中,以自我感受为中心,认为自己明明把想表达的含义表达清楚了,实则既高估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也高估了伴侣对自己的关注和理解能力,而这种偏差很容易在沟通过程中积累矛盾,引发情感破裂。
其实情侣中的吵架大多都是这种误解引起的,我们总以为最亲密的人能够拥有超能力一般,通过我们简单的描述,就能够猜测到我们内心真实想要表达的内容。
“我表述的已经这么清楚了,为什么你还是听不懂?”
如果你发现自己出现了这种透明性错觉的行为,你可以尝试多和伴侣进行高频次的沟通,对自己做错的地方真诚道歉,在表达的时候尽量清晰明确,并且多用以“我”开头的句式,缓解这种误差。
陷入防御性倾听的人,因捕捉到对自己不利的消极信息,导致的“不投入”,会令其想要马上去打断表达的人,进行辩论或者指责,让自己免于受到攻击,取得胜利。
你可能会发现,你的恋人或朋友,在工作或情感问题上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们通常在讲述或抱怨的时候滔滔不绝,但其实他们并不需要你的回应和意见,因为她在倾诉的时候已经从中得到了快感,结合上面我们讨论的自我暴露的定义来看,此类人属于喜欢自我暴露的人。
所以这时候,你需要采用“接纳性倾听”的方式,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去理解对方,通过自我判断你所担心的攻击是否存在,尝试把自己关注的重点放在客观事实部分,在沟通反馈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语是否对伴侣具有攻击性。
例如你要避免使用“你从来都不....”和“你为什么总是....”这两种加剧两性关系的句式。
在倾听的时候,即使是你不想听到的信息,也应该礼貌性的听完,而不是立即做出回应,对亲密关系中的倾听来说,重要的不是技巧,更不是反馈,而是态度。你应该做的是尝试关注伴侣的情绪感受,满足伴侣的情感需求。
橘子情感(jwds9999)您身边的情感挽回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