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减压放松法,让你减轻精神压力

作者:清泉百科 2018-04-25阅读:3399次

现代化快节奏的工作给人们的精神带来了不少压力,下面 10种放松法可以帮您减轻精神压力,使自己身心放松。

压力大小心憋出内伤

心理压力过大会引发免疫力下降等很多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长期的心理压力,还是短期心理压力,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活力。

压力过大会让人产生不快乐、抑郁、焦虑、痛苦、不满、悲观以及闷闷不乐的感觉,觉得生活毫无情趣,自制力下降,突然发怒、流泪或是大笑,独立工作能力下降,平时好动的人变得懒惰,平时好静的人变得情绪激动,原本随和的性格突然暴躁易怒,对感官刺激无法容忍和回避,对音乐、电光、家庭成员或部下的交谈声等突然无法容忍。

另外,心理压力过大导致身心疾病的案例屡见不鲜。研究发现,包括心脏病、糖尿病、癌症在内的十大疾病都与心理压力有关,所以学会缓解压力很重要。

学会自我减压

1

经常散步

工作久了,不妨站起来,在室内来回走上数分钟,能到楼下漫步走上几圈更好。

散步是有效改善精神抑郁的好方法。如果你能每周坚持散步4次,每次30分钟,对消除烦恼,提高睡眠质量也大有好处。无论何时何地,当你感到紧张时,走上5~10分钟,都会有明显的效果。

2

放声大笑

身边常准备一些能惹人发笑的东西,如笑话集、漫画册或一些小品光碟等,不妨时常看看。当你发自内心大笑时,体内引起紧张的激素会下降,免疫力得到增强,心情也立刻会得到改善。

静坐放松

静坐在椅子上,让脑海有短暂的空白,啥事也别想,也不必顾虑时间的流逝。唯一需要做的是:双目紧闭,默默地进行一呼一吸,以深呼吸为主。每次静坐5~10分钟,人的心跳会放慢,血压会下降,精神紧张的症状会明显改善。

4

适当休闲

苦闷时,最好别呆坐家里。应学会自己找乐。比如:打电话给好朋友聊天,邀约朋友外出美吃一顿;或看看缸中逍遥自在的金鱼、跟宠物玩玩;或者去爬山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的松弛方法。

5

摆脱常规

学会尝试做一些你不常做的事。比如双脚蹦跳着上下楼梯;没有听音乐的习惯,也应打开录音机,欣赏一下曲中情怀与美妙旋律;对着镜子高歌一曲,或摇头晃脑地朗读几句等等。这些都有助于你舒解紧张情绪。

6

构想好事

找点时间,哪怕是15秒或5分钟,集中精神想想对你来说可亲的人或可贵的事情。也可以构思一幅“安静休假”的画面。我们经常感觉有精神负担是因为无法摆脱不满、委屈和担心等负面情绪,如果多想能让你喜欢的人或事,可以冲淡内心的压抑和痛苦。

7

冥想

每天几分钟的冥想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冥想的做法很简单,身体坐直,双脚放在地板上。闭上你的眼睛集中注意力背诵(大声念出来或心中默念),如“我觉得很平和”或“我爱我自己。”同时,一只手放在你的腹部感受其随呼吸起伏,让任何杂念如过眼云烟随风漂浮。

8

深呼吸

工作忙时也可以利用5分钟的休息时间,专注于你的呼吸。身体坐直、双眼紧闭。通过你的鼻子慢慢吸气,感觉呼吸开始从你的腹部慢慢过渡到头部。“深呼吸有排降血压的作用”心理学家朱迪博士说。

专注于你的感觉

“花5分钟,重点感受一个行为”,当你走路时可以仔细感受脚击中地面的那一瞬间,以及微风轻轻吹拂在脸上的感觉。吃饭时享受美食的每一口食物的质地和口感。当你花时间在那一刻,专注于你的感觉,你会感到放松。

10

感恩的心

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以帮助你记住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东西。感恩可以帮助你抵消掉消极的想法和担忧。当你开始感到压力巨大时,花几分钟翻翻日记,提醒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细细回味像孩子一样的纯真笑容、阳光灿烂的午后、成功时大家一起庆祝的场景等等。

6种食物帮你减压

01南瓜

南瓜富含多种胡萝卜素,其中含有的抗氧化剂β胡萝卜素能够有效去除有害酸素,其抗氧化成分还能防止老化,预防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成人病。此外,南瓜还能有助于加强体内的神经组织,消除因各种事物导致的压力以及失眠症。

02 黑巧克力和坚果

黑巧克力的糖分有助于恢复疲劳以及活跃大脑。巧克力可以刺激中枢神经,所以忧郁时请吃巧克力消除压力。压力过多容易导致镁不足,而坚果类食品中富含的镁能够有效消除疲劳减轻压力。

03苹果

苹果富含钾、维他命C、有机酸及果胶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含有的钾能够与人体过剩的纳盐结合,使之排出体外,同时还具有降低高血压的效果。苹果中富含的有机酸有助于恢复身体疲劳,果胶能有效降低血液内胆固醇含量,保持血糖稳定,降低血脂。

04红薯

甜味浓的红薯富含增进乐观意识的营养类胡萝卜素和纤维质,有利于减轻压力。

05绿茶及葡萄酒

绿茶及葡萄酒也能有效消除压力。绿茶中含有的咖啡碱能提高集中力,而葡萄酒对于降低血压、缓和神经紧张、缓解压力具有显著成效。

06胡萝卜

胡萝卜中富含的维他命A有助于恢复疲劳。同时,其中含有的钾能够使神经保持兴奋状态,促进肌肉纤维收缩,消除因压力所产生的焦躁感及不安感。

以上内容源自网络,部分作了修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