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给大家引申了“局”的概念,大家反映很强烈,同时也有人片面的认为工作就是圈套;在这里,我想再诠释一下:局是中性词,它表达的是一种状态,破局—走出困境则是代表解决了某一个问题,进入新的台阶,需要重新面对另一种局。
在这篇分享中,我讲解的主题是与“科学管理”有关,科学管理的核心只涉及到两个核心:1.将某一个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分解;2提高.将分解后的细分工作效率;通过以上方式来提高这一份工作的整体效率。假如每一份细分工作的效率提高为原来的1.1倍,一份工作分解为4个小细分工作。则最终成果为1.1*1.1*1.1*1.1=1.46.效率就会大大提高。这样的分解思路就是科学管理面对一份工作效率不高的“局”,采取的破局思路。
那100年过来了,为什么在现在21世纪,这种方法的适用性会越来越差呢?我们就从上篇文章中“局”的思路在分析一下。
首先“局”的要素有三要素:人,目标,资源;同时资源分为正资源,负资源;在科学管理的破局思路中,是增加了外部强制性的分解措施,以将人视为机器的方式增加了额外的正资源(让大家向目标靠近),但是有两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1.“局”中的目标是否是工作人员真正想要的(心)
2.“局”中的负资源(阻碍向目标靠拢)仍然存在,比如:重复的工作工作乏味,或者工作做多做少,做好做少,与我又有什么关系
以上两个问题,就是现在管理人员一直头疼的问题,明知道这个局的存在,却不知道如何下手,经常会采取各种零时措施---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各种激励措施,短时间或者有效,但是长时间就会面邻失效。还有现在的工作人员逐步转向为脑力工作者,工业时代的流程分解的方式面对脑力工作的时候同样也无法长时间维持!怎么办?
在上一篇的“破局”的三种思路中:
1.在现有的资源当中,变换资源属性;
2.寻找额外无关资源,以变换资源属性;
3.破碎自己,从负资源缝隙中穿出;
在常规的思路中,以变换资源属性,就是想办法将负资源变为正资源。那在脑力时代,将“局”中的两个剩余问题解决,其实局自然就破了;在这里我给大家一个思路,假如能让大家认为你的目标或者工作方式是他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在解决物质上的同时,也能满足了他内心的需求,这样也就真正体现的工作自主性的破局思路了。具体的方法在于因具体的环境而变化,在这里就说到这里。
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