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男孩三岁的时候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医院检查,幸好他并不是。
后来这个小男孩总算开口说话了,但是说得很不流利,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他念小学和中学时,由于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有些老师甚至公开说他:“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还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一天,父亲带他到郊外散心。父亲指着两棵树说:“你知道那是两棵什么树吗?”
他迟钝地摇摇头:“不知道。”
父亲说:“高的叫沙巴,矮的叫冷杉。你觉得哪棵树更珍贵?”
小男孩想了想说:“应该是沙巴树吧,你瞧,它长得那么高大。”
“错!”父亲说,
“长得快,木质一定疏松。长得慢,木质坚硬,才珍贵呢。而且,贪长的树很难成材,你别看沙巴树现在长得快,三年之后就不长了,很少有沙巴树能长得超过十米。冷杉却不同,别看它长得慢,但它始终如一地坚持生长。而且,它的寿命极长,活上万年都不成问题。”
说着,父亲把他领到古冷杉面前,这棵直插云霄的千年古树至今仍然生机勃勃。
小男孩仰着头,若有所思地说:“爸爸,你是想让我做一棵树,做一棵虽然长得慢但是永不放弃的冷杉树,对不对?”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
也许你曾经听说过这个故事,也猜到了他是谁。
是的,这个小男孩就是爱因斯坦。
他曾说过:“即便是性格最温和的人,如果他想进入可以认知和思考的世界,那他一定会逃离个人生活。”
人们总是不看好内向的孩子心理学家荣格把人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种类型,他认为,一个人本能的力量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向型的人,反之,本能的力量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向型的人。
外向型的人,重视外部世界,爱好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向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荣格也认为,没有纯粹的内向型的人或者外向型的人,只有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情境的影响,某一种状态占优势。
内向型和外向型,是天生的,后天很难改变,而且二者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也不需要改变。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内向的孩子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优势。
他们羞怯、胆小,不善于表现。特别是在幼儿园里,这个没办法靠发明和成绩来吸引老师注意力的阶段,人们往往偏爱那些外向的孩子。
因此很多父母都觉得,外向的孩子善于交际、热情主动,将来更容易成功。
对于内向的孩子,我们便会想尽办法去改变他们。
但是,内向的孩子真的需要改变吗?
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不要想着彻底改变他目前美国一本畅销书叫做《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作者苏珊.凯恩列提到,全球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内向者。也就是说,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内向的人。
她还列举了许多内向的成功人士:“虽然,他们常常被贴上‘安静’的标签,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梵·高的向日葵到个人电脑的发明等等。”
如果他们不幸被强制改变成外向的人,这个世界会少了许多天才,多出许多“病人”。
关于内向的孩子,
爸妈们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1不爱打招呼人们常常赞扬那些见人热情,主动问好的孩子:“这小孩嘴巴甜的不得了,真是讨人喜欢。”
确实,见到叔叔阿姨会问好的孩子很自然地就让人喜欢。
然而,内向的孩子并不是不会打招呼,他只是不太爱和陌生的人打招呼,而且他打招呼的方式可能不是大声问好,而是微笑点头。
再说,并非每个孩子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喜欢,只要我们做父母的爱他喜欢他,或者是身边一些熟悉的叔叔阿姨喜欢,这样又有何不可。
2不会交朋友这点爸妈更不需要担心,内向的人并不是交不到朋友,他只是比较慢热,而且他可能更倾向于结交知心朋友,这个过程会很慢却也很值得。
3在学习和工作中会吃亏在很多场合,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善于表现自己,看起来似乎更容易成功。
只是,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场短暂的面试。
我们只能说外向和内向的人,都会在一些方面取得优势,各自适合的工作也不相同。
4不自信内向的人之所以不够自信,除了天生的一些因素外,更多的是来源于整个成长过程中,父母家人及老师对他们性格产生的偏见,或者说,是父母对他们的不认可。
如果家人和老师当着孩子的面,给孩子贴上各种“胆小”、“内向”等标签,孩子就会暗示自己:我是胆小的,我是内向的,我是不对的、不好的,我需要改正......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变得开朗、外向、热情、大方......这些希望哪怕没有说出口,敏感的内向孩子也能从父母对外向孩子的羡慕中感受到,他会因为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自责。
长此以往,孩子如何还能自信?
事实上,所有这些“偏见”都来源于对内向孩子的不了解。
他们喜欢独处却并非孤单寂寞,话少也不意味着他们与人的沟通程度就会浅薄。
我们要知道,越是简单、专注、持续,越是能够在一个领域里脱颖而出,只要孩子没有出现严重的沟通障碍,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内向的孩子。
所以有问题的并非内向的人格特点,而是社会对内向人格特点的偏见。
有人说,外向的人可能统治世界?但是内向的人创造世界。
有很多人,他们内向、安静而稳重,却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诸多改变。
林肯的内向领导学一直是许多研究者的研究课题。——林肯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老婆是一个内向和蔼的女人,但对於争取人权的部分,她可一点也不退缩。——爱莲娜·罗斯福
他曾说过:「你可以以温柔的方式来撼动世界」。他利用非暴力行动对掌权者的抗议,让全世界的人都為他喝采。——甘地
“我喜欢独处,喜欢和我的狗一起 散步 ,一起欣赏树木、花朵、天空……如果给我机会让我从周六晚上独自一人待到周一早晨,我会很开心。”——奥黛丽·赫本
当这位内向的微软创办人被问到怎麼在外向的世界成功时,他说内向的人可以花好几天去想一个棘手的问题,并强迫自己想出领域的最边缘处在哪,并能阅读任何能為自己带来好处的文章。不过还是得学习外向的人的处世方式,并雇用外向人士,才能让公司的想法传播到全世界。——比尔·盖兹
当巴菲特开始创业时,他参加了戴尔‧卡内基 (Dale Carnegie) 的 「卡内基沟通与人际关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 研讨会,因為他并不是天生的商人。——华伦·巴菲特
身為脸书的创办人,马克被目前担任脸书营运长的伙伴雪柔·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 如此形容:「他既害羞又内向,对於不认识他的人来说,他可能不是位暖男,但其实他是。」——马克·扎克伯格
当《哈利波特》的点子出现在罗琳脑袋裡时,当时她正在旅行中,手边并没有笔可以让她记下来,她為此表示:「我真的太害羞了,连跟别人借一隻笔都不敢开口…」
我们总以为这些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的名人,要生活在众人的关注下,一定都得是十分外向、喜爱社交的派对人,但他们其实只是一个专注于自己事情的内向者。
内向的孩子需要什么养分?内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接纳。
只要父母认可自己的孩子,其他人的看法又有什么关系?
但是,如果连父母也无法接受他的性格,强制地去改变他,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内向的孩子本身就不善于表达,受到伤害后也只会默默在心里难受,长期下去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所以父母应该及时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帮他把不好的情绪发泄出来。
同时父母也要给予他一些宽容和理解。
不要觉得害羞和不爱打招呼是丢人的行为,因为我们生孩子不是为了让他来给咱争面子的。不要为了外人的一句“这孩子没礼貌”,而选择跟那人站在一边去伤害我们的孩子。
而我们要做的是适应他的节奏,允许他慢慢来。
请相信内向的孩子也有其过人之处,虽然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很闷,但却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END-
最后,乐乐妈想告诉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正好也有一个内向的孩子,那么恭喜你,只要对他稍加引导,他将会大有出息。
但是,如果你硬把他逼成一个外向的孩子,你可能正在毁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