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这样一条新闻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尤其是里面父母的所作所为:
小区4户人家失窃,嫌疑犯最小才10岁
在派出所的审讯室里,赵小明已经哭了好一会儿,10岁的他第一次跟着几个“哥哥”去盗窃,被警察抓到后,就吓得哭了。在反复问了好几次之后,赵小明终于愿意说出自己的信息,民警马上联系了他的父母。
民警本以为父母来了之后,询问会有所进展,谁知,俩人一见孩子就互相指责起来。“你怎么当妈的?孩子老跟着一群小混混胡闹,现在还进了派出所!”父亲大声嚷嚷着。“就知道说我,难道你当爸的不用负责任吗?你什么都不管,现在倒埋怨起我来了!”母亲也不甘逞强地反驳道。赵小明则把脸偏向一旁,在一声高过一声“你不负责”“都是你的错”的彼此谩骂声中突然大声说:“你们不就是嫌弃我是个大麻烦,我就做给你们看!”
后来在民警的调解下,赵小明的父母终于停止了谩骂,开始配合民警的询问。
有时候孩子犯了错,有些父母也会和赵小明的家长一样,开始彼此抱怨,把责任都推到对方身上。但是,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和敏感,他们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产生“这都是因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责下去,就在不自觉中放大了自己的缺点,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羞耻感和无助感也油然而生。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变得压抑而自卑。“反正自己会给人惹麻烦,那就干脆把它变成现实。”孩子会因为自卑催生自暴自弃的感情,从而破罐子破摔,真成了不良少年。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想把最好的爱给孩子,但有时候不恰当的行为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伤了孩子的心。除了上面说到的父母总是埋怨对方,今天我们还总结了其他6条最伤孩子的行为,爸爸妈妈们看看自己占了几条!
1、不守信、撒谎
电影《麦兜的故事》有这样一个片段:麦兜生病了,妈妈为了哄他吃药,就跟麦兜说吃了药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带他去马尔代夫。结果麦兜吃了药,病好了以后,妈妈却再也不提去马尔代夫的事了,麦兜再问,妈妈就说,发了财再说吧。
麦兜妈妈的做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让孩子再弹一个小时的琴。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10名,就带孩子出去旅行,孩子做到了又说考进前3名才去……
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天,就是地,从心底里崇拜和依赖。一旦孩子发现父母对自己的承诺只不过是一种哄骗,就会大为疑惑和失望:父母都可以说话不算数,这个世界上还能相信谁呢?
家长说话不算数,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想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2、父母吵架、打架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妈妈吵架,爸爸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3、骂人、打人
在一项涉及10万名儿童的调查中发现:父母对孩子发脾气,是孩子最反感的表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们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感觉的:
“我爸爸发脾气的时候,我特别害怕,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可是腿上没劲,再说也不敢,我怕他冲上来把我撕成两半!”
“我妈妈是火爆脾气,她一生气就披散着头发砸东西,和她平时完全不一样,好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有心理研究显示:父母经常对6岁前孩子生气发脾气,会让他们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甚至会有自杀的倾向。
实在忍不了想发火时,父母们不妨试试:第一,暂时离开孩子15分钟,让情绪冷静下来。第二,深呼吸,学会自我放松,让情绪从消极状态回到正常状态,从而更为理智地解决问题。
4、指责和中伤
“这么点事儿都做不好,你真是个笨蛋!”
“你怎么这么笨呢,这是多简单的事儿!”
“你说你是不是一个废物,总也记不住。”
……
对孩子的人身进行攻击,是对孩子讲的最难听的话,没有之一。
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周围人,尤其是父母的全面支持和理解。父母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倍增,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同样可以让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
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严厉的判决。长期生活在这些暴力语言的环境中,孩子的内心必定会产生各种各种的问题。
孩子犯了错误,或者事情没做好,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贬低孩子的人格,更要控制住自己不要用侮辱性语言。请记住:谁侮辱自己的孩子,就是在侮辱自己。一个经常辱骂孩子的家长,同样会让孩子看不起。
5、翻旧账
“我早就告诉过你不要这样……”
“我说过了你不听非要这样,你看吧,弄得一团糟!”
“我都跟你说过了……你现在又……”
类似这样的话,是很多父母在教训孩子时的开场白,可这些翻旧账的话很容易让孩子在接受批评时,情绪从内疚转为怨念。
家长翻旧账,无非是想提醒孩子:“你曾经犯过错,家长曾经为你受过苦”,并以此告诫孩子“你应该听我的话”,然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甚至根本就不想听家长说话,亲子关系进入冰河期。
父母每一次翻旧账,都是一次对孩子的负面暗示。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开始觉得无论做什么努力,曾经的污点都无法抹去,自己不断犯错,错误不断累积,家长永远也不会满意,自己越来越一无是处……于是自暴自弃,和父母内心真正的期待背道而驰。
避免翻旧账,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了解实情,就事论事:不要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就想当然地把孩子的这次错误与以前犯过的错联系在一起。
(2)说话算话,学会原谅:父母说了原谅就要真的原谅,切忌老账新账一起算。
(3)目的清晰,言语用心:家长应先平复好自己的不良情绪,理清自己的目的,想清楚哪些话必须说,哪些话不能说,以免一时冲动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来。
(4)引导为主,及时肯定:当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应通过讨论的方式,给孩子反思的机会,引导孩子寻找避免错误的方法。
6、拿自己和他人比较
“这首歌你不是早就会唱了吗?别扭扭捏捏的,你看悠悠妹妹,多大方!”
“你看小明数学考了第一名,你呢?最近老退步!”
“帆帆见谁都很有礼貌,你怎么见到人连个招呼也不打?人家会吃了你?”
……
很多父母无意中爱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时间一长,孩子很容易对父母的言行产生认同:“妈妈都说我不如别人聪明,应该是吧,不然为什么作文老得不到高分呢?”
这个时候,当你再让孩子做什么事的时候,他变成了“缩头乌龟”——我不敢,我不行,我做不来,我做不好,算了,还是躲避吧,这样安全!
每个孩子生来都是钻石,只是在成长过程中被成人不断否定、批评、比较,童年时被爱、被赞许、被保护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便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再是钻石,而是一块廉价的玻璃,这种错误的认知和新年会一直影响孩子成年以后的工作、生活以及亲密关系中的行为。
所以,父母们与其花时间和精力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不如多抱抱孩子,和他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孩子支持、接纳的眼神,温暖和爱的怀抱,这才是孩子一生爱的源泉和成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