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不了解的抑郁患者想法

作者:大保健鸡蛋 2017-07-25阅读:1018次

“正面思考”是过来人的语言。

很多人会习惯问抑郁症患者:“你为什么心情不好?是什么事情影响到你吗?可以说出来啊?”然后,当对方说不知道的时候,陪伴的人会觉得很挫折,心想:“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心情不好不是都有原因吗?”

其实,这个假设是错的。

如果我们继续用前面数学题的例子,当你一题的答案解不出来、怎么写都错的时候,旁边答对的人跟你说:“你知道哪里错了吗?”你的感觉是什么呢?

是不是有一种:“我要是知道,我就不会算不出来了啊!”的感觉呢?

抑郁症的情绪是很复杂的,根据素质-压力理论(diathesis-stress theory),一个人想要自杀可能受到远因与近因的影响,例如,牵涉到当事人小时候的一些负面经验、长期以来对自己的负向语言、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不足、一个人的强韧性(Robustness/ Resilienz),甚至最近的失落事件,例如失恋或者是重要他人死亡等等…在这么多繁杂的原因之下,你要他如何确认“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有些时候他们说话的方式很像在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故意要引起你注意、以死威胁你达成他的需求,有时你甚至会被激怒,心想:“如果你真的想死的话就去死好了,不要在那边假鬼假怪!”

如果你真的这样脱口而出,那就陷入他们的圈套了(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是有意识地这么做)。当你说:“去呀去呀!管你是要上吊还是割腕,如果你这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去吧!”他听到以后,可能就会更确定:自己“果然”是没有人爱的、没有人要的。

其实,你可以把他的行为想像成一种演化的机制,当一个人不断地释放出他想要死的讯息时,真正想要讲的只有一件事情:

我现在很脆弱,我需要人家关心我—当然,他有可能嘴巴上说不需要你关心、甚至把你推开。

所以,你能够做的,就只是陪伴,但光是陪伴就已经很足够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在这样的时刻,让自己和黑暗的人相处这么久,有些时候他负面的话语,也会让你开始动摇。

“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有多痛苦?难道我连自己选择结束生命的权利都没有了吗?”陪伴的过程并不容易,尤其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要怎么接。

有时做决定的并不是他

你相信一个人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生命吗?这是一个很难的哲学问题,不过,我的想法是,即使你可以决定自己的生命,也必须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但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正在执行“自杀”这个行为的时候,他们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的。

Psychological today曾经回顾了一篇研究,心理学家请那些从金门大桥上面跳下去自杀(但没死成)的人,回想并描述“刚跳下来那一刻”的感觉。

许多自杀者的反应是:第一秒是觉得真爽、解脱了,但再来就是后悔。

下面再举2个企图自杀者的例子:

“我那天一个人坐在客厅,听到有一个声音一直叫我去厨房拿刀来刺自己的心脏。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刀子已经抵在我胸口了,皮肤上面还微微渗出血…”抑郁症患者霍民说。

“星期一晚上我刚回到家,就看到她一直拿头去撞墙壁。我赶快过去抱她,发现她手腕又有新的痕迹,而且还是一直持续不断拿头去撞墙壁,然后嘴巴里面念念有词说不想活了。整个过程大概持续了3分多钟,她突然停下来,问我:我刚刚在做什么?我怎么在这里?”郑宇说。

“抑郁症”是一种“脑部血清素(Serotonin)含量异常”的疾病,有些人的症状会伴随着知觉的改变,例如:走路容易撞到东西、容易忘东忘西、很难做决定(这点也有些时候会惹怒身边的人),有些人会有幻听、幻觉出现,甚至会有轻微的解离情形(也就是上面例子当中谈到的,一段时间没有记忆、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他们也会变得无法控制冲动的行为,例如:不断地上网疯狂买东西,或者,无法控制自己把刀子插进心脏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愿意相信,他想结束生命是出于“自由意志”的决定吗?

虽然说是这么说,在奕含走了之后,我也开始重新反省,许多心理治疗目的都是希望个案可以好好活着,但对于一直以来勇敢很久的人,会不会停止努力,才是他们最想要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