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作者:原野回声 2017-07-30阅读:3307次

小编今天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而是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告诉大家,这个影响究竟可以有多大

我刚去医院实习的第一天,查房的时候主任就介绍了小A。已经早上九点了,小A还在蒙着被子睡觉,主任把他叫了起来。

心理学: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小A长得白白净净的,一双大眼睛,忽闪的长睫毛,但目光有些呆滞。小A住院已经一个多星期了,可是还没有确诊,他不愿意说话。

主任交代我和一个同学看一下小A的病历,然后多和小A聊一聊,看看能不能问出些什么。

看到病历的时候我有些吃惊,小A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很安静、老实的男孩,可是病历上赫然写着“在家里多次动手打母亲”、性格暴躁。难怪要被约束在重点病房,原来有暴力倾向。

下午的时候,我们把小A给叫了出来,他很听话,只是动作有些慢吞吞的。由于整天蒙着被子睡觉,身上有很大的汗味。

这一次聊天很愉快,小A基本上问什么回答什么,声音很小。不过鉴于是第一次做咨询,主要以建立关系为主,我们并没有问太深入的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和同学每周固定两次找小A聊天。他和我们聊他喜欢的音乐,他很喜欢薛之谦的那首《演员》,还唱给我们听,声音很好听。他也和我们聊他喜欢的游戏,还会和我们开玩笑。在这个时候,我总是会觉得这就是一个正常的二十一岁的男孩。

但是,每次聊到父母,他就立刻一脸凝重,然后沉默。只有一次,他望着窗外,好像在自言自语:“他们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孩子害成了这样。”

两天前,科里针对小A组织了专家会诊。最终的结论是:不成熟型人格障碍

当听到这个诊断结果,我心里一凉。人格障碍,就相当于无期徒刑。我们都会觉得精神分裂症很可怕,但是至少,精神分裂症是可以用药物治疗的。而人格障碍,是被排除在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范围之内的。

所有的人格障碍都有一个特点,不良的家庭环境。

小A有四个姐姐,即使最小的姐姐也比他大六岁,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从小备受宠爱。

如果你想毁了一个孩子,那么就去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小A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但是到了学校和社会,是没有人会对你如此包容的。所以小A不适应外面的世界,他没有朋友,追女孩失败,辍学。他懒惰,不愿意工作。他在外面是一只温和的小绵羊,但是回到家里,他把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在亲人身上。

心理学: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专家论证会上,小A的母亲哭得声嘶力竭,一直恳求医生“救救我的小孩”。

我不敢去看小A的母亲,几位医生的表情却很淡然。在把小A的母亲劝走以后,一个儿童心理学专家说,现在十几岁到二十多岁的小孩,特别多这种“不成熟型人格障碍”。这种小孩社会化不够,适应能力差,是父母造就了这样的孩子。

确诊完的那天下午,我去病房的时候路过小A的床位,他没有睡觉,安静的坐在那里。

我们不会再给他做咨询了,因为他的问题完全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外,小A需要更系统更专业的家庭辅导和行为矫正。

我还是过去跟他打招呼,他目光澄澈的看着我,没有说话,他是一个很漂亮的男孩。

我转身离开,却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喂”。

我回头,问小A,是你叫我吗?小A好像面带微笑,轻轻点点头。我又问他,你有什么话想说吗?小A羞涩的低下头,依旧不说话。

我说,那我先走了,你想到的时候告诉我。

我转身,又听到小A在身后轻声叫我:“喂”。

我笑着又回头,和他对视,那一刻,他的眼神告诉我,他在向我求助,一种巨大的无力感瞬间袭来。

“对不起,我帮不了你。”我在心里对小A说。

心理学: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并不是每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都会造就一个问题小孩,但是大多数的问题小孩都必然有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

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善良的,也不是邪恶的,不是自信的,也不是自卑的。我们一点一点的被塑造成了今天的自己。

父母,是最初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人。

我很喜欢的一个心理学家说,怨父母,就是怨天尤人。父母也有父母。

我不知道小A今后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他才二十一岁,还有那么长的岁月要走。人格障碍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不觉得自己需要改变。如果有一天小A能意识自己需要改变,那么也许那就是他重生的时刻,虽然这很难很难。

而我们,只能依靠内在的力量,去寻求一个更完整的人生,一个更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一个真实案例,告诉你父母对我们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即使你也有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即使你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即使你的父母让你自卑,但值得庆幸的是,你还拥有改变的勇气和力量。

也请我们,人格健全的我们,多去体谅一下那些“惹人烦”的孩子。不是说我们要一味的包容和忍让,只是心底里,少一些厌烦和鄙视。因为,他们也曾是可怜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