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欲知何为动机,首先需要了解有关人的需要的理论。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最著名的就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起初提出需要的七个层次理论,它主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前四种是人的基本需要,与人的本能有关系,属于人的低层次需要,后三种则不受本能支配,属于人的高层次需要。动机正是在这一系列不同层次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懂得了需要,再说动机就好理解了。
动机是直接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它是人在各种活动过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和满足各种需求而产生的。人的绝大多数动机都是需要的动态表现,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动。无论是物质的需要或精神的需要,只要它以意向、愿望或理想的方式指向一定的对象并激起人的活动时,就可构成活动的动机。
动机有三大类型。
一、内驱力动机。对于多数人来说,追求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的一类比较低层次的动机是最常见的行为动机,如果社会不去设法满足这种需要,不去调动这种动机,这样的社会就很难得到稳定和发展。内驱力的动机作用,在人的生理需求短缺或生存的物质条件受到威胁时,表现得十分明显。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内驱力的作用消失,行为反应的势能也就随之消失。
二、情绪动机。情绪之所以具有动机作用,是因为个体在主观上可以体验到、甚至强烈地体验到它的存在。每种情绪的主观体验都不相同,它们给人以欢乐或沉闷、紧张或从容、激动或平静、享受或痛苦等等不同的感受。这种主观体验的产生和消失、起伏和变化,时刻控制、指导和改变着人的行为动机状态,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向和方式,对人的活动起着驱动或阻断、组织或破坏、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三、情绪——认知动机。 情绪——认知动机是由情绪因素与认知因素共同构成的。例如:科学家对自己专业的刻苦钻研和不懈追求的动机力量,来源于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科学价值的认识,以及研究过程中的兴趣和取得成果后的快乐、兴奋的体验。情绪与人的信仰、理想、价值观等所共同构成的动机也可以归为情绪——认知动机。
以上三种动机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在特定情况下都可以成为行为的主要动机,也可以彼此相互结合构成行为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