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智慧
【许多家长的留言都很中肯,也会提出一些非常真实的问题,我这里结合自己在陪伴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聊一些做法,不一定完全适用,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就算做个参考吧。欢迎各位父母提供独家养娃秘籍,互动起来。】
经常在咨询中接待一些到了青春期,甚至高中阶段孩子的家庭,父母的神态颇为疲惫,有的甚至无助绝望,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孩子现在的种种不如意让他们伤心,逃学、出走、威胁、无休无止的上网打游戏,终年累月宅在家里,不愿意上学等等等等,当他们叙述的时候,常常伴随着叹气、垂泪,有时也会夫妻互相埋怨。凡此种种,令人感到心情压抑。
事实上,在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经常要问到关于早期教育的一些事,因为他们觉得当下立刻要解决的孩子这些棘手的问题,在我看来早期教育的时候已经埋下了缘由。
几年前,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课题研究组等单位主持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失衡的发现率为15.6%。其中,有8.75%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学习能力发展失衡问题。这些调查数据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吻合,说明学习能力发展失衡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不可忽视性。照次推算,我国14岁以下存在各种问题的少年儿童数量相当客观,这一问题目前已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
学习能力可以分为视知觉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力和行为问题、大运动、精细运动等7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约一成半的小学生在这7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和同龄孩子相比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平衡。这种失调很有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学习出现困难,造成学业落后。
长期以来,人们对此一无所知,父母、老师们习惯于把这部分学生视为不争气、不上进且成心捣乱的坏学生。其实,这些孩子的智商并不低,也不是态度或品质上的问题。相反,他们还很聪明,智力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只是在获得或动用听、说、读、写、算等能力上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适当水平,从而导致能力发展不均衡。对于学龄儿童来讲,这种发展不均衡过于明显,自然影响学习表现。专家们的研究发现:早期家庭教育失误,常常加剧孩子学习能力的不均衡发展,并使有些孩子丧失了学习积极性,由“爱学”变为“厌学”。
学习能力失衡,既有儿童内在原因,还有环境原因。不良的教育环境、缺少适当的教育机会、富有刺激性的食物、过高的教材要求都是促使学生学习能力失衡的重要原由。
而父母早期的过度溺爱则是孩子能力发展的第一大障碍,这就是为什么我在咨询时,经常要问那些痛苦的父母一个问题:在孩子1-3岁时,你们的陪伴时间有么?是如何陪伴的?4-6岁时阅读过哪些绘本或者文字书籍?而往往得到的回复是:“那时候我们忙,都在外面挣钱,这些都不懂,现在后悔都来不及。”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后悔是来不及的,错过了某些关键节点,要弥补非常难。
建议现在年轻的父母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显得比同龄孩子落后,以便在早期有意识地为孩子的弱项能力多提供机会,使他的能力能够比较均衡地发展。
如何改变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使孩子真正摆脱学习压力,学会学习,掌握爱学与会学的方法?我觉得还是要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早期教育中的父母陪伴一定不能缺位。通过对每一个不同特质的孩子进行科学的“学习能力测试”,找出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对不良习惯加以纠正,将学习能力量化成每一个细小的学习环节,为每一个孩子实施极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孩子突破学习瓶颈,使孩子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达到开发学习潜能的目标。
如果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早期教育中找到原因,可能有点绝对,但大部分孩子的问题在早期有所根源,估计无人可以反对,在当下许多年轻的父母整日刷手机,玩游戏的时候,请关注一下在你身后的孩子,别等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时,你又一把鼻涕一把泪到处找人想办法救救我的孩子,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一次提前十年的提醒,希望你能珍惜。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收获,欢迎自由打赏鼓励,1元2元不嫌少,10元8元不算多,都是尊重创作,其实为您省了不少大钱啊,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