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日,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数九寒天”的开始。冬至这天,日照最少。古有说法,冬至“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这一天阳气开始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所以冬至养生重在护阳。
饮食:合理滋补
民谚素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之说。冬至到,阴极阳始,人体内的阳气开始生发,最易吸收外来营养,从中医角度而言,这是最宜滋补的季节。在膳食调理上,应多吃些羊肉、狗肉、生姜、桂圆等御寒、温补养阳的食品,使体内多产生一些热量,达到御寒效果。
另外还需要注意,冬至日不可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品,过食辛辣只可生阳动火,导致内热积聚,郁热上冲。过食羊肉、狗肉等肥甘厚味,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北方在补充热性食物的同时,也得吃一些补充津液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
运动:动中求静
冬至起,自然界的阳气开始上升,我们体内的阳气如何升发呢?“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通过合理的运动就可以帮助我们升发体内的阳气,但是过度的升发阳气就会耗散真元反而不合冬季蛰藏的养生道理了。
冬季运动,首先要避免寒邪的侵袭,其次运动量不宜过大,要在动中求静,以臻安身静体、气定神闲的境界。可适当进行御寒锻炼,比如慢跑、打拳等平和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养心:宽厚畅达
养生也要重点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不要过度劳累,保持好心态,焦躁、发怒伤身体。
进入冬季,易患“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病人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可以在冬天坚持多晒天阳,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能让心情舒缓下来。
另外,情绪低落时,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培养适宜的兴趣爱好也可缓解抑郁症状。
冬至养生注意4个要点
御寒保暖
冬至阴寒之气隆盛,成为“进九”之始。在冬至养生中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多着衣、避寒邪,特别是要注重足部的保暖。
在饮食上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木耳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外出时注意保暖,老人在早晚气温较低时尽量少出门,适度保暖、适量运动。
养阳伏藏
冬至后,天气寒冷、阳气伏藏,顺应这一变化,此时养生当注重于“藏”,早睡晚起,勿过度操劳;避免急躁发怒,以免扰动闭藏在内的阳气。补养肾脏十分重要。
补养阳气
冬至时阴气已达到极盛,阳气开始萌芽。顺应这一趋势,冬至养生亦应适当补养阳气,可以适当吃一些羊肉、枸杞、韭菜等药食,注意生活规律,定时开窗换气,常呼吸新鲜空气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滋阴益阴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而北方冬季气候一般比较干燥,常有大风天气,因此,滋益阴精也是冬至养生的重要内容。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多喝水、多吃水果,卧室内要适当通风并注意保持一定的湿度,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