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与现代科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国家有几千年养生、保健资源的积累,异常丰富。如何将传统养生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人们高度关切的话题。为此,本报记者在第二届中国家庭健康大会上特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吕韶钧。
传统养生与现代科学可以融合
传统养生有一些固有的理念、思想,有些可能不科学。怎么去伪存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给老百姓一个更加科学、健康的养生理念,让老百姓更好地参与到养生中去。
传统养生与现代科学的文化坐标不一样,二者也许是两个轨道上的车,但彼此又有相通处。把传统养生中的科学性的东西发扬光大,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中国养生界义不容辞的责任。
古人的养生理念可以解决现代人问题
我有一个观点,可能不太正确。何为养生?以前我们把养生放在养护生命这一前提下,其实我认为,应把养生看成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
科技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面对压力,我们身边的环境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传统养生中所提倡的身心合一、意气配合、调心静体等,能起到积极作用。
比如现在很多疾病与生活节奏过快有关,而传统养生提出的心静体松,恰恰能缓解这一问题。心静体松的理论在美国备受欢迎,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叫“幸福课”,它的主讲教师出了一本书,即《积极心理学》。这本书开篇便提到:积极心理学在美国上个世纪90年代才慢慢形成,可它的很多理论与中国古代身心合一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可见,传统养生理念或许可以成为解决现代问题的一个敲门砖。
中青年健康观念没跟上
现在老年人健康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自己身体更加关注,但青年人、中年人健康问题,目前是一个很大的盲区。
一方面,青年人、中年人工作压力大,另一方面,他们能自己支配的时间太少,所以他们想运动,却没有时间去运动,往往是消极地休息一下。
我觉得,健身也好,养生也好,是一个习惯的养成,如果你有这样一个习惯,不论有多少事,你都不会耽误健身。比如上班,现在有多少人能走楼梯而不坐电梯呢?特别少,这就体现出健康理念的缺乏。
其实,多花一点时间走楼梯,这也是一个锻炼,但我想很多人都做不到这点,为什么?因为大家太想赶时间了,所以需要在观念上有所转变。
教育不应是局部教育,不能只是学校的事。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因为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基本素养形成的过程。所以古人将教育称为教化。教育很重要的一环是家庭教育,如果家庭教育解决好了,整个社会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没有健康养生的思想、理念和行为,我想他的孩子也不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健康的行为方式。
社会不能只看重“学霸”
就养生来说,如今儿童也特别需要关注。
从近期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看,我国儿童体质趋于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要有所警觉,要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有了意识,才能在家庭中、学校中、社会中形成一个大的健康氛围。而唤醒这个意识,对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社会对孩子评价更多看文化课的成绩,好像学好文化课就是优秀孩子。其实没有健康的基础,一切都是空的。所以我觉得全社会应多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如果社会能更多关注这一点,我想,孩子的身体一定会强壮起来。 整理/本报记者 杨淑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