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为豆科甘草、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味甘,生用偏寒、炙用偏温,归脾、胃、心、肺经,功能补益心脾、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泻火解毒、润肺止咳.甘草味甘益脾,凡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面黄肌瘦、食少便溏等,多用甘草配伍党参、茯苓、白术等药。
甘草入药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古老的辞书《尔雅》已经有记载,发现甘草是解毒良药,《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药之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能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与金疮肿。 南朝医学家陶弘景将甘草尊为“国老”,并言:“此草最为众药之王,经方少有不用者。”“国老”,即帝师之称,把甘草推崇为药之“帝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释:“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之良相也。”不管叫“国老”也好,称“良相”也罢,这都说明甘草是草本王国应用最多的药物,无论东西方,其入药的历史都极其悠久。
将甘草列为百药之首,是有依据的,甘草的药性缓和,可升、可降,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在中医师的处方中,它一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自古就有“十方九(甘)草”之说(即十副中药方中,有九付都有甘草这味药),甘草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例如在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的256 个处方中,含甘草的处方就有154个。
甘草在供药用时,一般不起主要治疗作用,它的任务是帮助诸药发挥作用,并能减轻一些药物的毒副反应,使方中诸药同舟共济,驱除邪患。正因为此,甘草又有药中“和事老”的称号。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甘草具有镇静、保肝、解毒、解热、抗炎、抗心律失常、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茶饮的好处在于既方便快捷又能在简单之中祛病。
感冒后期咳嗽痰多
甘草3g、 桔梗3g、陈皮3g ,将三者放入杯中倒入适量开水,加盖泡5分钟即可饮用。
感冒后期咳喘
甘草3g、麻黄3g,桔梗3g,将三者放入杯中倒入适量开水,加盖泡5分钟即可饮用。
热毒上火者
金银花10g、菊花5g、甘草3g,将三者放入杯中倒入适量开水,加盖泡5分钟即可饮用。
金银花10g、蒲公英5g、甘草3g,将三者放入杯中倒入适量开水,加盖泡5分钟即可饮用(严重者)。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甘草不要多服、久服。湿阻中满、呕恶及水肿胀满者禁服;便秘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也要慎用;对甘草成份过敏者禁用;女性经期慎用。长期过量服用可能导致水肿,所以以上甘草的使用应当在症状消除后即刻停止使用。
更多医药学知识,请关注作者。
此文为“小茶饮大世界”原创,更多茶饮可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