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4时13分,清明至。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三天小长假,小伙伴们计划好怎么过了吗?不管是外出旅行,还是扫墓祭祖,天气情况都要提前了解哦~
清明气温大跳水一天更比一天冷
明天,冷空气和清明假期一起到来。
受冷空气影响,全省日平均气温过程降温幅度为 6~8℃,4月8日早晨最低气温全省大部将降至 4~7℃。
除了气温大跳水,随之而来的还有强对流、大风、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5日
白天全省多云转阴有时有阵雨,5日傍晚到6日早晨随着冷空气主体南下,雨势明显增大,浙北南部到浙南北部一带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局地还伴有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日
上午起,浙江自北而南雨止转阴天。
7日
全省多云到晴。
特别提醒:5日夜里到7日,浙江沿海海面有8~10级偏北大风;5日夜里,浙北江河湖面和平原地区分别有6~8级和5~7级大风。
小伙伴们记得备好毛衣、外套,降温时及时添衣。外出扫墓祭祖,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
接着,随小布来了解更多关于清明的小常识吧~
清明的由来每年农历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三候
古代中国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意思是说,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全回到地下的洞中,鹌鹑鸟开始增多;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
清明习俗扫墓
扫墓,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或前三天)寒食的习俗,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
植树
清明植树最早源于清明戴柳、插柳。每逢清明,妇女和儿童会把刚发芽的柳条编成环戴在头上,成为应节点缀。也有人认为民间的戴柳和插柳活动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神农氏。柳树的生命力特别顽强,插柳插出不少柳树,慢慢形成了清明植树的习俗。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清明养生吃:两多一少
多吃“柔肝”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多吃“祛湿”的食物
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慎吃“生发”的食物
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喝:两种养生茶
黄芩茶
做法:黄芩6克,绿茶3克,将黄芩用200毫升水煮沸,然后用它来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利尿、降压、镇静等功效。
桂圆红枣茶
做法:桂圆红枣各5颗,用沸水冲泡,最好将红枣划开。
功效: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润肺等功效,主治倦怠无力、失眠健忘。
穿:宜宽袍大袖
中医建议清明时节宜“被发缓形”。“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
住:夜卧早起
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这并不是让人熬夜,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
早晨7点—9点,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行:多动少静
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
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强登山。
防:清明要防这些病
防感冒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清明时节外出游玩时,应带上备用的衣服以及感冒药,预防感冒。
防心脑血管病
天气多变,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情绪低落,可能会加重一些心脑血管患者的症状。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
防情绪病
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精神疾病、皮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也是抑郁、焦虑等精神疾病的高发期。小伙伴们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哦。
来源:中国天气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浙江省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