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健康大讲堂】中医话养生之夏至节气篇

作者:航天中心医院 2017-07-03阅读:2681次

2017年6月21日,将进入农历的夏至节气,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

夏至节气该如何养生呢?下面从起居、精神、运动、饮食等方面分别做一些介绍:

起居养生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是人体锁阳驱寒的最佳时机。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所以《黄帝内经》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夏至节气人们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此时天气是昼长夜短,要注意保证适当的午休,中午午休一会儿,既对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一定好处,又可补充夜里的睡眠不足,而且炎夏的午睡亦能降低脑溢血和冠心病的发生率。

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所以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不宜空调直接吹人,更不宜夜晚露宿。

精神养生

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而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或散步,排除心中杂念。

运动养生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疗养、度假。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症、黄汗等多种疾病。

饮食养生

夏至是一年中人体代谢最旺盛的节气,此时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腻、难消化的食品。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助阳气。在蔬果方面,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

夏至除了饮食清淡,还可适当吃苦味蔬菜,如苦瓜、芦笋、芥蓝、蒲公英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

从中医阴阳学说角度来看,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故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过分寒凉的食品,少吃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如果真想喝凉一些的,建议从冰箱里拿出后放置一段时间再喝。

推荐两款夏至节气食谱

1. 荷叶茯苓粥

[配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2. 凉拌莴笋

[配料]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清热解暑。

作者:航天中心医院 张向群

编辑:公众健康促进部

专家介绍

张向群,航天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20余年,师承名家,主攻温病,擅长对老年病、消化系统疾病、男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努力钻研,致力于医药知识普及,主持或参与编辑多部医学专著和健康科普读物,发表医学论文数篇。曾在北京电视台《健康生活》栏目做专题讲座,在航天科工大讲堂及航天科工各下属单位做健康养生讲座,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