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艾灸误区,教您正确艾灸

作者:保健医苑 2017-09-11阅读:345次

走出艾灸误区,教您正确艾灸

点击上方“保健医苑”可以订阅

走出艾灸误区,教您正确艾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增强,艾灸日益为大众所熟悉。艾灸主要是借助灸火的热力及药物作用在穴位或患处进行烧灼、熏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常用于预防保健。因为艾灸效果好且容易操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己进行保健灸。艾灸分艾炷灸、温针灸、艾条灸、温灸器灸等多种方法,其中在家保健灸一般指的是温和灸与温灸器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持艾条对着穴位施灸和利用灸具进行施灸。但是现在人们对艾灸有很多误区,在这里教大家如何正确艾灸。

误区1艾灸越烫越好

很多人觉得艾灸时是越烫越好,因此还有好多人出现皮肤起泡等现象。其实艾灸温度以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个人对温度的感觉都不一样,要根据自身感觉来调节。如果是手持艾条进行温和灸,点燃艾条后距离皮肤大约2~3厘米左右,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远近调节。温灸器灸就要选择可调节温度的灸具,如果没有调节功能的灸具就不能使用。一般灸具都可通过调节空气量或调节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来调节温度。对于一些感觉迟钝的人,如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好施灸温度。

误区2艾灸时间越长越好

有人认为艾灸对身体好,每天艾灸5~6个小时,甚至一天什么事情都不做,就只做艾灸,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因为过灸暴灸而导致不适的人不在少数,轻者出现口干、咽痛、头晕等类似“上火”的症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减少灸量或停止艾灸。重者出现全身皮肤发黑、起泡,甚至舌苔变黑、全身过敏的症状,这些情况下就必须停止艾灸,尽快到医院就诊。那艾灸时间控制在多久合适呢?灸单穴如神阙、腰阳关、足三里等,一般每穴施灸10~15分钟,尽量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如果是手持艾条施灸多个穴位,选穴每天不宜超过四个,一共施灸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误区3艾灸时大汗淋漓是驱寒排毒

不少人觉得如果不大汗淋漓,艾灸就没有效果,大量出汗才能达到驱寒排毒的作用,殊不知长期大汗淋漓会严重耗气,远远达不到预防保健的目的,甚至事与愿违,身体越发怕冷、乏力。大汗淋漓其实也是一种暴灸的表现。灸量过大,如选用多个甚至几十个穴位同时施灸,而且施灸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大汗淋漓。少数几次可能会觉得全身轻松,艾灸显效快速明显,但艾灸预防保健本来就是长期过程,多次大量出汗会加速体质变寒变虚。

走出艾灸误区,教您正确艾灸走出艾灸误区,教您正确艾灸

如何正确艾灸

1. 施灸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后面,后灸前面。

如果单穴施灸,可选几个常用保健穴位每天轮换施灸。一般空腹、过饱、过饥、极度疲劳或极度衰竭者不宜施灸;热象明显者不宜施灸,如果自己分辨不清,可至医院就诊咨询后再自行施灸;对颜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以及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一般不建议自行进行瘢痕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施灸灸量不宜过重,一般妊娠期不建议自行施灸;对感觉迟钝如糖尿病患者宜注意施灸温度。

2. 温和灸与温灸器灸的正确施灸方法。

温和灸,即手持艾条施灸,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对于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可将中、食指分张,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手指感觉测知局部的受热程度,随时调整施灸的距离,防止烫伤。温灸器灸,即利用灸具进行施灸,截取2厘米左右艾条2段,点燃,置于灸具中,放在应灸的穴位或患处,或将整根艾条插入灸具中,调节灸具中的空气量或艾条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3.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若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若水泡较大,则应尽快至医院就诊。用配套艾条灭火器或水熄灭艾条,放置远离其他易燃物品,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查看

历史消息

了解更多知识

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

微信号:baojianyiyuan

更多精彩文章,请在当地邮局订阅《保健医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