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常见病调理
感 冒
感冒是风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疾病,其轻者,一般称伤风,重者可引起流行,称重伤风或时行感冒。四季都可以发生,尤以冬春季气候突变时多发。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流行性感冒。
病因病机:风邪挟寒热等邪气侵袭人体,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以致风寒外束,肺卫失宣而致感冒。
临床表现: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等为主要的表现,也可出现四肢酸楚,咽痒或咽痛,咳嗽等症。
治则:散风祛邪,解表宣肺。
取穴:大椎、风池、合谷。
灸法:艾条温和悬灸,每穴10分钟左右。
大椎: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合谷:第二掌骨中间处。
咳 嗽
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咳嗽是具有独立性的症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灸法适合于风寒感冒。
病因病机:
外感:多因气候突变,六淫之邪从鼻口、皮毛而入,肺胃受邪,肺气不得宣发而引起。
内伤:肺脏虚弱或其他脏腑有病累及肺脏均可引起咳嗽。
临床表现: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咳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咳痰黏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
治则:宣肺、养肺、化痰、止咳。
取穴:大椎、定喘、肺俞、风门。
灸法:艾条温和灸、雀啄灸等。
定喘:经外穴。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不 寐
不寐:即失眠。可见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及某些神经病早期等多种疾病中。
病因病机:心肾不交,心脾两虚。
临床表现:经常性或间断性的睡眠减少,或彻夜不眠。或寐而易醒,或入睡时间不长,突然醒后不能再次入睡。常伴有头晕、头疼、心悸、健忘等症。亦可见有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脘闷噫气等兼症。
治则:补虚祛邪,宁心安神。
取穴:涌泉。
灸法:艾条悬灸,30分钟。
涌泉:在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痛 经
凡经期或经期前后疼痛的,称为痛经。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可出现此状。
病因病机:经期受寒饮冷,坐卧湿地,或内伤七情,以致肝郁气滞,冲任受阻;或禀赋虚弱,气血不足,胞络失养而发病。
临床表现:小腹疼痛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疼痛剧烈者,可见肢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甚至可发生昏厥。一般情况下,经前痛多为实,经后痛多为虚;胀痛绞痛多属实证,隐痛空腹多属虚证。
治则:经前理气,经期活血,经后补虚。
取穴:关元。
灸法:艾盒灸或艾条悬灸,30分钟。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小 儿 厌 食
是指小儿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目前,本病逐渐增多,已发展成独立的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病机:小儿脾胃虚弱,如若喂养不当、偏食零食、饥饱无常、过食肥甘和生冷、感染诸虫等,则损伤脾胃,运化失常而厌食。日久后,气血化源不足,气血两虚,容易引发其他病症。
临床表现:长期食欲不振,甚至拒食,形体消瘦,面色无华。
治则:和脾助运,养胃益阴。
取穴:中脘、身柱、四缝、胃俞等。
灸法:艾条温和灸。
中脘:在肚脐上4寸。
身柱:人体身柱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四缝: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胃俞:位于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过 敏 性 鼻 炎
过敏性鼻炎以发作鼻流清涕,打喷嚏为主症,中医称之为“鼻鼽”。
病因病机:本病多有肺气虚弱,卫表不固,外邪袭肺;或肾脾气虚,亦可致肺气虚弱,肺开窍于鼻,鼻窍失养或壅塞,均可致本病发作。
临床表现:阵发性鼻痒,鼻塞,打喷嚏,嚏后鼻流清涕,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伴有咳嗽、咽痒。本病可发生与任何季节,以春秋之交、秋冬之交或春季较为多发。
治则:补肺祛邪,通利鼻窍。
取穴:大椎、肺俞、足三里、印堂等。
灸法:艾卷灸、艾炷直接灸、隔姜灸等。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膀胱经。
印堂: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摘自《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培训教材》
少年,我看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这有本秘籍《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培训教材》,见与你有缘,就59元卖给你了!
还有,艾灸效用这么好,这根雷火灸必须推荐给你……
文章为中康学堂头条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康学堂
温馨提示:本文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