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艾灸,祛寒通络,温暖下肢

作者:趙树堂中医馆 2017-10-11阅读:1768次

“寒露”过后,气温由凉变寒。此时,我国除西北地区将要进入冬季以外,南方也已入秋,北方多数地区则是深秋。接下来就是逐步向霜降过度了。此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寒气伤人。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艾灸,祛寒通络,温暖下肢

寒露过后易生寒病,“怕冷”一族更要当心

阳气虚弱的人,脏腑功能是相对低下的,气血运行也相对缓慢。寒露过后,外界气温明显下降,这些不足之处就会明显加重。

因此,以下人群应特别注意:平素有慢性病的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慢性咳嗽、哮喘,遇冷加重的人;手脚易冰凉,遇冷加重的人;痛经遇冷加重的人;有慢性胃病、肠道疾病,且遇冷症状加重的人。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艾灸,祛寒通络,温暖下肢

秋冬艾灸护好阳气

中医认为,此时除了可采用传统药膳食疗来调整身体外,还可适当借助艾灸顾护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增强冬季的抗病能力。

艾灸最适合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肠疾病、颈肩腰腿痛、风湿骨痛以及各类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当然,对于素体阳虚、四肢冰冷、宫寒、畏寒怕风、夜尿频频的人群,也有较好的疗效。

足三里灸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为强壮保健要穴,对于虚劳诸证有很好的疗效,也是日常保健常用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足三里灸具有补脾胃、调气血、助运化、补虚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温和灸:点燃艾条,于足三里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方度。

关元灸

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本穴有很好的强壮作用,是保健常用穴。具有很好的补阳作用,对于阳虚,脱证,虚劳无力,生殖系统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关元穴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关元灸具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效。主治诸虚百损。

温和灸:于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温灸盒灸:温灸30分钟左右,以小腹温暖舒适为度。

以上灸法建议一周2-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气海灸

“气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说气海穴有调整全身虚弱状态、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气海灸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

温和灸:点燃艾条,于气海穴上距皮肤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神阙灸

在脐中央。此处是禁止针刺的,多用艾炷隔盐灸法或艾条悬灸,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也可用于日常保健,治疗虚寒性疾病,多用艾灸神阙,像我们之前介绍的腹泻及脾阳虚的调理,都用到了此穴。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其适合在此处进行艾灸,长期艾灸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延年益寿的功效。

温和灸:艾条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

隔盐灸:隔盐灸是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将脐中用盐填平,上置艾炷施灸,觉得热或微痛时换炷再灸,每次5-7壮,每周1-2次。

风门灸

风门穴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适宜于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

温和灸:用艾条对准双侧风门穴各熏灸10-20分钟,隔日一次。

隔姜灸:在感冒流行期间,用艾炷隔姜灸,每次5-10壮,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皮肤微红为度,隔日一次。

肾俞灸

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背俞 穴穴性偏补,相应脏腑的虚症,可选用对应的背俞穴来治疗,肾阳的温煦作用对于人体是非常重要的,肾阳虚之人很多见,可以选关元,神阙,肾俞用灸法。肾俞灸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

温和灸:在穴位上熏灸,每次10-20分钟,以局部稍红为度。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艾灸,祛寒通络,温暖下肢

以上各穴可采用艾条温和灸法,以局部感觉温热逐渐向皮肤深处渗透为宜,不宜过灸或者重灸,以免造成损伤。灸法操作简便,效果持久,坚持操作,会逐步改善阳虚体质,同时要注意平时饮食、情志及运动的合理选用,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济南趙树堂中医馆

馆址:历下区花园路213号历下软件园A座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艾灸,祛寒通络,温暖下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