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多汗症是由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泌汗功能过度活跃所致的一种疾病,以阵发性局部性多汗为特点,亦可见全身泛发性或单侧性或双侧性对称性多汗。在紧张、兴奋、精神刺激、受热或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更为显著。
自发性多汗症属于中医学范畴“自汗”“盗汗”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阳气虚弱、卫气不固、营卫不和,或肺胃热、或内有湿热,导致阴阳失调而汗出。
艾灸取穴方案艾灸取穴:肺俞穴、风门穴、阴郄穴、复溜穴
1.肺俞穴
【功效】能理气宁心,散发肺脏之热,清肺止咳
肺腧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2.风门穴
【功效】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阴郄穴
【功效】滋养阴血,固表安神,沟通心肾
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4.复溜穴
【功效】滋长血气,补肾益气
位于小腿内侧,脚踝内侧中央上2横指宽处,或太溪穴直上2寸(3横指宽)跟腱的前方。
辩证施灸症状一:*肺卫不固型 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易于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脉缓。
加灸:气海穴
气海
【功效】温阳益气
气海穴位于肚脐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症状二:*营卫失调型 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某局部出汗;舌苔薄白,脉细弱。
加灸:外关穴
外关穴
【功效】联络血气,补阳益气
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的中点向上2寸处(3横指宽),与内关穴相对,左右臂各有一穴。取穴时采用正坐或者仰卧拊掌的姿势。
症状三:*心血不足型 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加灸:心俞穴、灵台穴
心俞穴
【功效】理气宁心
心俞穴位于背部肩胛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灵台穴
【功效】益气补阳
在第六、七胸椎棘突间。
症状四:*阴虚火旺型 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加灸:太溪穴、三阴交穴
太溪穴
【功效】滋阴补肾
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突出部位正后方的凹陷处,食指按压时会感觉到剧烈疼痛,左右脚各有一穴。
三阴交穴
【功效】滋阴降火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
症状五:*湿热内扰型 蒸蒸汗出,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弦数。
加灸:内庭穴、太冲穴
内庭穴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太冲穴
【功效】行气解郁
太冲穴位于脚背面,第1、2脚趾根部结合处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取穴时,沿脚拇趾和第2趾的趾缝往脚背方向比脚拇趾稍宽的距离,略呈凹陷的地方。
以上穴位,使用初阳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时间充足又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多灸几个穴位,具体多长时间还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