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气五级,命在旦夕

作者:运动和健康生活 2017-07-01阅读:2564次

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体湿的表现

寒、热都好办,寒则温之,热则寒之;有风咱就驱风,有燥咱就润燥,有暑咱就清暑。用燥湿的方法,十有八九会伤了津液,湿邪还是除不去,所以中医里除了燥湿,还有利湿、化湿、渗湿等对付湿邪的方法,湿是最容易渗透的。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为什么现代人的病那么复杂,那么难治?因为他们体内有湿,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纠缠不清!怎么能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

最便捷的方式是看大便: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如果你实在不愿意观察大便,吐出舌头观察一下黄中带腻,那是体内有湿的表现。或者腻得越厉害,说明湿邪越厉害。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

一级寒湿: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 →(灸7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风池、足三里、血海、曲池、肺俞。

二级寒湿: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关节酸困 →(艾灸3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

三级寒湿:在骨骼,即是骨寒湿

症状:肩周炎,颈椎病,肩痛 .硬,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艾灸40次以上效果明显)

艾灸取穴:肩周炎:肩髃穴、肩髎穴、肩井穴、压痛点、天宗穴;颈椎病:颈四椎旁、大椎、肩中俞、中渚;老寒腿:血海、阳陵泉、悬钟、压痛点。

四级寒湿:在脏腑(子宫、卵巢、睥胃、肺)

冬病夏治,养生最佳的季节是夏季,错过一夏,再等一年→(艾灸60天以上有改善)

艾灸取穴:关元、子宫、归来、三阴交、气海等。

五级寒湿:在身上(肿瘤)

症状:肿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的

当体內"寒湿气"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身体"凝"的现象;"凝"的意思是循环慢和代谢慢;身体容易酸痛。

然后就会发生於堵,"淤"的时间长了,会怎样?

会长瘤,长"瘤"也不可怕,怕的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容易变异形成癌症,这是个很恐怖的事情,那就不要等了。

人体一旦达到五级寒湿,则命在旦夕!所以,学会去寒去湿,真的非常重要!

5个穴位每天按摩1分钟

堵住寒湿入口,祛湿更有效!

寒湿气往往通过5大穴位进入我们的体内,大家可以通过按摩它们就能达到祛湿的效果,十分简单方便!在家就能自己动手祛湿。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1、头上的百会穴

从“百会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2、肩颈部的“大椎穴”

从“大椎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引起我们的肩颈酸痛,肩周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也可以如图用梳子刮此穴)

3、肚脐部位的“神阙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使人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位置:脐中部,即肚脐眼处。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

4、腿部的“阴陵泉穴”

从“阴陵泉穴”进入的“寒湿气”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位置: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5、脚底的“涌泉穴”

从“涌泉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往上流动,容易引起膝关节酸痛,风湿关节炎等症状。按摩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所以,排寒祛湿非常重要,请在日常生活中护住这五大穴位!

穴位贴敷,也是目前祛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不经消化道,不走肝肾,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祛湿散寒,补虚清热,改善亚健康。你也可能听过,生姜能够祛湿,但是用发酵姜根粉做穴位贴敷疗法,效果最好。中央卫视大力宣传也足够证明这个点了。

据载:此膏可治先天不足,后天亏损,骨痿身瘦,阳气虚弱;以至腠理不密,易受风寒,常多疾病。若常贴涌泉穴,兼贴肾俞、关元穴,不但终身永无寒湿、脚气、瘫痪之症,而且能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此后渐渐流传于民间,经现代科技改良制成药包贴涌泉穴叫酵素足贴。此方比其他方法祛湿效果要好。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

如果坚持每天贴敷涌泉穴,可使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据统计,贴敷涌泉穴疗法可以防治手脚冰凉、哮喘、腰腿酸软无力、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头晕、头痛、便秘、风湿等疾病。

需要了解和使用的读者可以加微信:930063367备注: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