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洗脚,升阳固脱;
夏天洗脚,暑湿可怯;
秋天洗脚,肺润肠濡;
冬天洗脚,丹田温灼。
中医认为“脚为精气之根”。
足浴疗法是采用药物煎汤,将双足浸泡、洗浴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在浸泡过程中,除了水的浮力作用、水的液体微粒运动对足部的摩擦作用之外,主要是水的温热作用、药物的外治作用和足反射区作用。
足浴具有温水足浴、药物外治及足反射区刺激三种作用,三种作用可以互相影响。温热的药物易从皮肤、腧穴和呼吸道吸收,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足浴可作为内病外治的疗法,也可作为多种皮肤病疾患的洗浴。药浴时借助于药力和热力,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祛除邪毒的目的。
《黄帝内经素问》也说人体经络中阴阳二气均始于足部。同时,足部也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交汇之所,能使全身经络得以通行无阻。古人养生经验中有“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之说。
从经络学的观看点,人的五脏六腑的功能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部不仅是足三阴经的起始点,还是足三阳经的终止处。这六条经脉之根都分别在脚上的6个穴位中。仅足踝以下就有33个穴位,双脚穴位达66个,占全身穴位的十分之一。经常进行足浴,使足部的涌泉、太冲、隐白、昆仑等穴位都受到热力刺激,就会促进人体血脉运动,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脉,强身健体,推迟衰老,祛病延年。
因此,“天天洗脚,胜吃补药”、“三天吃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夜夜把脚洗,难得寒气从脚起”,这些谚语是确有道理的。
现代医学证实,“人老脚先老”、“寒从脚下起”、“小看脚一双,头上增层霜”,这些俗语不俗,说明了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的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因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故有人的“第二心脏”的美称。
另外,脚掌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温度较低,且与上呼吸道尤其是鼻腔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所以脚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体温下降和抵抗力减弱,导致感冒等多种疾病。
同时,在很多养生保健的过程中,都需要足浴来加强效果。比如艾灸前泡脚,艾灸的效果加倍。
用艾绒捏碎煮水泡脚,可以使全身气血循环起来,再做艾灸可以增加渗透,使效果更明显。艾灸调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艾草煮水泡脚本身具有艾的功效,足浴可以消炎止痛,改善脚部、腿部疼痛问题,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改善手脚冰凉等。
一般冬季养生泡脚非常适合,冬天寒冷,泡脚能迅速暖身,助于睡眠。艾灸保健可在泡脚之后艾灸脚上的涌泉穴、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