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来上班,我旁边坐的那个小姑娘好像不怎么涕鼻涕了,也不太咳嗽了。记得年前的时候,她告诉我有非常严重的鼻炎;
过完年回来,小姑娘好像变了个人一样,不怎么涕鼻子,而且脸色看上去也比之前好了很多。感觉特别好奇,中午吃饭的时候,找她聊了聊。
她笑的跟一朵花一样,拍拍我的肩膀说,你不知道啊,这还要谢谢你呢。我傻愣在那里,半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好不容易缓过神问她,这作何解释?
她仍然笑的像朵花一样说:“你还记得吗?去年冬天的时候你给我安利的艾灸疗法?”
虽然你说的少,但是我听的却很认真仔细,并查了一些艾灸的资料,买了艾柱条,回家自己灸,还真得好了。”
趁热打铁,我也想做一期跟艾灸相关的节目。正好就也邀请同事写一写自己艾灸的真实经历,顺便我也跟大家普及一下艾灸的知识点。
艾灸对了,身体第一个知道
暖太医:
你好!自从上次你安利了艾灸以后,回家我就开始查资料,因为鼻炎困扰我很多年了,每次犯的时候都痛不欲生,每天不断的涕鼻涕......
我查了一下,发现印堂和迎香穴可以帮助治疗鼻炎,所以我开始每晚坚持用艾柱灸这两个穴位。
因为是艾条直接接触面部皮肤,生怕毁容的我,一开始灸的非常小心。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我买的是那种一寸长短的艾柱,回家我用一根牙签或者小竹签戳起来,这样举着灸的时候不太费劲。
面部艾灸的时候记得要距离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那种温热感刚刚好,使皮肤发红但不灼痛(伤)皮肤。
记得我第一天艾灸印堂穴位的时候,大概用了一根小艾柱,用完之后感觉特别舒服。
以前每次鼻炎犯的时候,总觉得鼻梁骨两侧痒痒的很难受,而且容易打喷嚏,灸了一次整个鼻梁骨都暖暖的感觉。
唯一的不适,发现自己的嘴唇变得很红很紫,当时还蛮着急的,立马给暖太医你发了信息,你说这个没关系,可能是因为上焦火比较大的表现,不要灸的太频繁就好(估计你都不记得了)。
一直感觉脾胃很虚弱,而且月经周期一直都不太规律,每个月都会推迟五六天的样子,而且每次伴随非常严重的痛经,总感觉小腹胀痛,生不如死。
艾灸关元和八髎穴,可以缓解痛经和女性妇科方面的疾病,我就开始用自己买的艾灸小盒子天天放在关元穴上灸,灸了几天小肚子一直暖暖的,再也不用总贴暖宝宝。
之后我就把随身艾灸盒戴在屁股上开始艾灸八髎穴,因为很多人告诉我这个穴位针对女性痛经、妇科疾病等非常有效。
第一次灸这个穴位的时候,就发生了很神奇的事情。
记得当时我正在洗碗,肚子暖暖的,同时忽然感觉到脚后跟变得暖暖,而且还有一股酥酥麻麻的感觉,低头一看脚后跟红红的,整个脚好像也受到了影响,以前冰冷的双脚也变得暖暖的。
有了这些感受以后,我就开始坚持每天灸。每天下班后,我就花一个小时来艾灸。
先灸印堂和迎香,后面灸关元和八髎。每天灸完感觉特别好,主要是自己的身体越来越清爽。
而且当月的大姨妈没有任何推迟,准时报道,没有出现小腹胀痛的感觉,没有死去活来的痛经......
鼻炎、痛经,就这两点让我对艾灸的好感,直线上升,所以现在每天坚持艾灸,逐步开始像其他穴位扩展,比如足三里、三阴交,这些穴位可以帮助调理脾胃,女性疾病等等。
鼻炎和痛经好了,今年过年回家也没有跟家人发脾气,还受到了老妈的夸赞,说我家姑娘现在脾气变好了。
刚好你也问起来这个事情,我很乐意跟大家分享,因为真的从中收获很多益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感谢你暖太医哦。(小雅)
艾灸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
看了上面同事小雅的分享,心里有一点小小的感动。
其实艾灸起源于古代,并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基础之上,且艾灸疗法结合了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
艾灸取材疗法简单,简单方便易操作,还能收到非常不错的功效,这就让我觉得值得好好推广和普及,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并使用它。
古代医学家说过:“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且无针灸之痛,无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适合儿童相关疾病的调理。
其实艾灸在中医方面也算是很大的一块分支,源远流长,具有非常浓厚的发展历史和底蕴。
但是现代人对它还不是很了解,尤其很多小伙伴喜欢像小雅一样在家里自己进行艾灸的话,我还是给大家一些知识点和注意事项,这样大家能够更加安全和健康的进行艾灸。
艾灸的最佳时间:
“药王”的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清楚的记载着:艾灸应当遵循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原则。
作为农耕大国,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因此,中医将背部、上身归之于阳,腹部、下身归之于阴。在阴阳学说中,头为阳、足为阴;左为阳、右为阴。
所以,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
先灸上部,后灸下部
先灸背部,后灸腹部
先灸头身,后灸四肢
先灸左侧,后灸右侧
在日常保健艾灸时,按照以上方法艾灸,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当然,中医讲究辩证施治,很多病症调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一般是以先缓解症状为先,如先灸重点穴位等。
据《内经·灵柩》记载:
古人又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
早晨(凌晨3-9)为春、
日中(上午9-下午3)为夏、
日落(下午3-晚上9)为秋、
半夜(夜晚9-3)为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特别是针对阳虚、气虚质的人,如怕冷,手足不温,免疫力低、大便不成形等。
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如调理脾胃功能,可以在早上9-11点灸,养肾在下午5-7点灸,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
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上午9-11点;下午2—4点为宜。
艾灸经验分享: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出现太慢。
为局部皮肤感觉迟钝者、小儿、老人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
当患者有痒、发热、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帮助缓解不适。
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出现晕灸,须立即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但大家要记得,艾灸虽有"能透诸经而除百病"之说,却不意味着有病不用看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