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1 艾灸是非常适合老人、孩子的
人到中年,我们的父母年岁也日益渐长,还有什么比老人生病更费钱、费精力、费感情的事情呢?然而老年人的身体调理,应该注重平时的保健。一旦病势发展到难以控制,不管中西医都会非常棘手。而艾灸不仅非常适合老人保健,对于大众而言,也是最容易驾驭的方法。
相比于成人,孩子的精神更单纯,身体更通透,艾灸的效果也更好——这一点在临床上,已经验证过太多次。
且无论治病还是保健,艾灸的非药物,无毒害属性对孩子都有极大的意义。很多宝妈都知道艾灸的好,但就是担心给孩子艾灸会灸坏,其实这一点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且孩子艾灸,利于阳气生发。阳气是生命的根本,艾灸能扶脾肾的阳气。肾是先天之本,它主管我们生长、生殖和发育;脾胃是后天之本,小孩很多问题都是脾虚所致。所以艾灸是非常适合孩子的。
2 给老人艾灸的禁忌
老年人常有的问题
随着年龄老化,人体脏腑功能也逐渐衰退,“年过半百,气血自半”,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是老年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脏腑虚损尤以脾、肾之脏最为多见。
脾肾虚损,在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阳气不足,如精神萎靡,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无力,肢体浮肿,小便清长等症状。
扶阳之法,艾灸第一。老年人用艾灸温阳益气、补肾健脾,可以说是最好最快的方法了。脾胃一调,气血自足。
给老人艾灸的注意事项
虽然说老年人各种疾病治疗的思路和中青年人差不多,但老年人还是有一些很特殊的群体性特点,比如气血非常虚弱、严重心脏病等。这时艾灸也是很好的选择,但是要格外谨慎,需要特别嘱咐的地方。
比如气血虚弱的老人,身体已经不能很好地利用能量,如果直接灸肚脐以上的穴位,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慌,出虚汗等不适症状,这时候特别适合灸脐下,包括下肢。
对于严重心脏病的人,包括有心脏支架的人,心区会有严重的气滞血瘀,如果直接施灸心区,不适的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甚至出现危险,所以一般建议远端取穴,比如内关、足三里、涌泉等。并配合轻手法(调通脏腑,让身体能够更好地利用能量。
再次,老人艾灸的时候,要多询问灸感、多观察病人的状态,一旦出现不适,不要坚持,要立刻停灸,或改灸远端穴位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
老人应该常灸关元穴、足三里、涌泉穴
尤其是足三里,涌泉穴,一个是胃经穴,一个是肾经穴,起到辅助气血调整运转的大穴,也是平衡人体不要过度上火的要穴,足三里这还有等同吃老母鸡的作用。
关元穴:
足三里:
涌泉穴:
常灸能快速培补后天气血,补益肾气,健脾和胃,扶养一身正气。灸一段时间,气血培补起来之后,再灸其他地方时的不适感就会缓解或消失。每穴30分钟左右。
如果有腰部疾患和不适,加灸肾俞穴;
如果有老年痴呆症状,加灸百会穴;
如果有偏瘫,加灸百会、患侧上肢的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患侧下肢的环跳穴、阳陵泉等穴。
3 给孩子艾灸的注意事项
1、如何让孩子接受艾灸:
对于很小的孩子,尽量趁孩子睡着的时候灸。观察孩子的睡眠和呼吸状态,如果灸得对,孩子会睡得很踏实,呼吸变深变缓。大一点的孩子,可以醒着灸。如果孩子从没艾灸过,可以在孩子的手上试灸一下,让孩子感受艾灸的温暖舒适,从而愿意躺下来接受艾灸。
2、艾灸时需要静心
不建议为了让孩子安静接受艾灸而让孩子看电视或玩游戏。选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和孩子边聊天边艾灸,把爱通过艾热传递给孩子,度过一段温馨的亲子时间。
3、每次给孩子灸多久?
孩子说了算。孩子本神足,如果身体需要,孩子会非常配合,把身体充分放松打开,甚至身体追着艾条走。相反,如果身体不需要了,孩子就会用身体语言拒绝艾灸。如果灸着灸着孩子不断翻身,说明身体不需要了,这时就可以结束艾灸。
我们有粉丝反馈,一个月前,四岁半女儿咳嗽,每天灸四十分钟左右,第四天各种症状好了大半。自从这次后,女儿每天主动要求灸,不过十多分钟就不想灸了。
4、多久给孩子灸一次?
如果孩子平时体质好,不容易生病,那么只需要生病时灸,灸至痊愈。
有些孩子体质较弱,容易感冒生病,比如经常咳嗽或者哮喘,那么开始就需要集中灸,待病情被控制或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后,可以改为定期保健灸。
5、孩子主要灸哪里
原则上,孩子艾灸主要取神阙和身柱两个区域。但要注意的是在这两个区域施灸时,仍然要找到吸收点,施灸时皮肤应该不红。我们常说皮肤发红的情况不是「灸」,而是「炙」,也就是烤肉。
神阙穴:
身柱穴:
当然,有时候孩子自己会告诉你想灸哪里,那就照着做吧,孩子比我们更有觉知力。
6、孩子的什么问题可以艾灸?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急症如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感冒发烧、呕吐腹泻、蚊虫叮咬等,调理身体方面就更多了,如口水多、睡眠障碍、湿疹哮喘等都可以。
——这不是说教,而是反复验证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调理后,你往往会发现,以前不爱睡觉的孩子天一黑就困了,以前睡不醒的孩子每天早上能够按时起床;不爱吃饭的孩子知道饿了, 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孩子的情绪也会有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