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作者:尚医健康艾灸 2017-07-07阅读:3170次

2017年7月7日小暑节气到来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人们应减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清淡又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阳虚的人还要以艾灸温阳补阳。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而,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心静自然凉。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1、灸少府穴

少府穴:手少阴心经的穴位之一,位于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取穴时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当小指指尖下凹陷处是穴。

功效:健脾除湿,发散心火。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2、灸合谷穴

合谷穴:合谷经穴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左右手各一。

功效:镇静安神,调气镇痛。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少动多静,要午睡

俗话说,“热在三伏”。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

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气。

小暑节午睡有什么好处?

(1)补充睡眠,消暑解热

夏天日长夜短,天气炎热,早上鸟鸣蝉噪,夜间蚊叮蝇爬,加之暑热袭人,人们夜间入睡迟,早上醒得早,不仅睡眠时间短,而且睡眠质量也不高,这就更需要通过午睡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况且,由于中午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人的中暑大多发生在中午前后,此时若能来个午睡,放松静养一下,会降低中暑的发病率。

(2)增强体力,改善功能

午睡虽不是主要睡眠,且时间短暂,但它所产生的效应却不容忽视。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并对改善脑部血供系统的功能、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午睡还具有增强机体防疫功能的作用。此外,午睡还可减少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机会。

(3)保护大脑,缓解紧张

当睡眠时,不但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受到保护抑制,得到休息,同时身体各部分也得到一个全面的休息,全身肌肉松弛了,因活动而消耗的体力就可以逐渐恢复过来,身体内部的各种器官就可以平静更有规律地工作。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午睡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午睡时间越长越好

午睡时间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睡多了由于进入深睡眠,醒来后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起来后适当活动一下,或用冷水洗脸,再喝上一杯水,不适感会很快消失。

二忌:随遇而安乱午睡

午睡不能随便在走廊下、树阴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睡,也不要在穿堂风或风口处午睡。因为人在睡眠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减退,重者受凉感冒,轻者醒后身体不适。

三忌:坐着或趴着打盹

不少人由于条件限制,坐着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觉,长期形成坐着或趴着午休的习惯,这样极不利于身体健康。趴在桌沿上午睡会压迫胸部,影响呼吸,使手臂发麻,更达不到使身体得到调剂休息的目的。

四忌:人人都需要午睡

午睡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只要身体好,夜间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对从事脑力劳动、大中小学生、体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

心态平和,谨防情绪中暑

1、静心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属火,通心,人容易烦躁不安,出现疲劳、胸闷、睡眠不好、头痛、心悸等症状。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激惹、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但夏季也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有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如果失眠,可以在仰卧或侧卧时,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杂念后,心静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进入高温炎热的天气后,要养成不抽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优化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2、运动

短距离的游泳、瑜伽、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

严防心力衰竭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1、高温天气容易心力衰竭

进入高温天气,“内心脆弱”者更会面临着突然心衰的可能。高温天气一定要养好自己的“心”。心衰通常是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进入高温天气,由于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能力明显减低,不少“内心脆弱”者就会引发心衰,患者最初可表现为活动后气短;此后随着病情的加重,对活动的耐受力也越来越差;到晚期,病人只能卧床休息。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所以说,进入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养“心”。

小暑艾灸:安神除烦,安度苦夏

2、炎热夏日,中暑不请自来

小暑时的天气已经很热,如果强烈的阳光照射过久,红外线会使人的大脑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就容易发生中暑。此外,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汗液蒸发困难,体内热量积蓄过多、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和盐大量排出,当得不到及时补充时同样可能中暑。而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持续的闷热使体内热量不能发散,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夏天要避热、防中暑,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要少到户外活动。

3、易患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此节气中,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此节气中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另外,此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是不好的。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