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说过“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它源于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太医对景公说:“病入膏肓,已经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其话意思是:古人不知道膏肓穴,所以“病入膏肓”了就无可救药,如果能用心艾灸膏肓穴,没有疾病不能治好!
膏肓穴:
一、膏盲无所不治,尤善治虚劳症
我们都知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却不知道,在《针灸问对》的原文上是这样记载的:“若要安,膏肓、三里常不干!” 由于足三里名气太大,膏盲就这样被遗忘了。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膏肓穴无所不治。“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所以说此穴是主治各种虚劳及慢性疾患的要穴。当久病不愈,身体呈现羸弱消瘦状态时,最适宜取膏肓穴施灸,可以起到扶阳固卫、调和全身气血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配肺俞主治久咳;配肩井主治肩背痛;配百劳主治虚劳。
二、为何说此穴病入膏肓也能救
膏肓穴通到六经病最深的那一层,艾灸膏肓穴,可以把最底层的瘀血,寒湿,痰湿等不干净的东西打出来,投入产出比相当高,如果吃药,要吃好几千块才能打出这些。
宋代人庄绰患疟疾,久治不效,一名叫陈了翁的大夫为其灸膏肓俞后,庄绰竟然病愈了。此后,庄氏开始收集唐宋时期6位医家取膏肓俞的数十种方法,并加上个人见解编成《灸膏肓俞穴法》一书。
三、膏盲穴的独特灸法
膏盲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能扎进去,手按也很费力,所以艾灸是打开它极好的办法。
找穴:简单找膏肓穴:被灸的人坐在地上,两腿蜷曲,膝盖放在胸前,双手抱膝,将肩胛骨打开,帮灸的人,从大椎开始摸,找到第四、五胸椎之间,再旁开四寸,就是膏肓穴。
在此按压,有明显痛感,就是找对地方了。按到膏肓穴后,用笔画个圈做记号,对着圈灸。
灸法:用艾条悬灸此穴30分钟左右,用灸器的话时间适当延长,每周3-5次。用于保健30分钟或许足以,若要想治病,尤其是治重病,一定要把它灸透!温度要更高,有灸感的话,要灸到感传消失为止。
灸完膏肓穴后必须灸气海、足三里穴,“以引火气实下” ,防气火壅盛于上。
灸感:如果身体敏感的话,艾灸三两天肚子会咕咕响,就是那些寒湿痰瘀的垃圾被打下来了;体质偏寒的,可能有排寒反应,比如肚子或腿发凉。还有的可能会发汗或嗝气。
四、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疾
建议经常伏案、用电脑的人多做下面几个动作,对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1、肘部弯曲,分别向前向后转摇肩关节各50次,一日三次,这样可带动肩胛骨上下旋转,以运动背部的膏肓穴。
2、把椅子反过来坐,人趴在椅背上,充分展开两个肩胛,而两个肩胛骨向后挤压,就是在挤压膏肓穴。
想了解更多灸疗资讯,或者在线咨询灸疗相关问题,
可手机关注:艾灸匠心居 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