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人群中约有12%的人为虚弱人,属于亚健康。虚弱的人体质虚,生活能力差,防卫疾病的能力低,赶紧趁着冬天调理体质吧,因为冬天万物闭藏,正是身体修复的好时机。临床常见的虚证,概括起来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具体说来,人的心、肝、脾、肺、肾等,在因故致虚时,均可发生气血、阴阳虚损的各种不同症状,下面分别介绍四种虚证的调理方案。
血虚体质——头晕心慌、多梦怕冷
女人是最需要补血的。经期、流产、生育都会让女人失血,血虚体质的人有哪些表现呢?头晕,起床或起立过快时易出现目眩、心慌;失眠多梦,劳累易头痛;怕冷不怕热,冬季皮肤干燥搔痒;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淡白,脉细无力,女性月经减少或延迟。
调理关键词:补血+补气(血虚是和气虚相连的,所以补血的同时还需要补气)
【推荐食谱】
“四物”汤:四物,当归6克、熟地9克、白芍6克、川芎3克,再加大枣5枚、红糖30克。先将诸药洗净切片并装入纱布袋,然后同入锅加清水1000毫升,用小火煮1小时,去药袋后加红糖调味,煮沸后即可饮服。此方可补血、活血、养血,常服可令颜面红润、皮肤细腻。
“三红”汤:红枣7枚、红豆50克、花生红衣适量。这道补血汤,最容易准备,煮起来也简单,补血效果非常好。女性经期若出现头晕眼花、面容苍白,可喝这道汤。
“双红”补血汤:红薯500克、红枣10克、红糖适量、清水2000毫升。喜欢吃南瓜的也可以把红薯换成南瓜。
“温中益气”汤:选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生地,以及滋阴补血的熟地各15克,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龙眼肉3克,再加上半只平和又温补的鹧鸪,如果没有鹧鸪,用100克鸡肉也可以,再加上25克温中益气的瘦猪肉煲汤。
气虚体质——体格虚胖、稍动易累
上班族最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就是体倦乏力,再严重些的人,会觉得够不上气,懒得多说话,也有的面色苍白,甚至容易出虚汗。出现这些问题,就可能是因为日积月累的劳累,肺、脾和肾出现了虚弱的症状,需要补养,也就是需要补气和养气。
调理关键词:补气
【推荐食谱】
黄芪党参炖鸡:取鸡一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15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再在锅中加入党参10克、淮山15克、莲子10克及适量水与鸡同熬,待鸡炖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此方具有补气固表、健脾等功效。
宜经常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等。对于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要少吃些。还可用些药膳来进行补养,如常吃四君子汤、山药粥等,都有很好的补气健脾作用。
阴虚体质——易怒失眠、手脚心发热
阴虚体质的人形体大多瘦长,生活中易烦易怒、容易失眠。经常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大便干结,月经量少。这种人常感手脚心发热,脸上有一种潮热的感觉,耐受不了夏天的暑热,大冬天喜欢迎着凛冽的寒风吃雪糕,晚上睡觉时手心、脚心发热。
调理关键词:滋阴+清热
【推荐食谱】
莲子百合煲瘦肉:用去芯莲子20克、百合20克、枸杞10克、红枣10枚、猪瘦肉100克,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每日一次,有清心润肺,益气安神之功效。适用于阴虚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症者食用。
沙参玉竹瘦肉汤:用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沙参和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玉竹各5克,用养阴润肺,清火生津的麦冬10克,补益脾胃、养血宁神的红枣2枚,瘦猪肉100克。这道汤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适用于因肺阴不足等阴虚体质出现的问题。
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或含纤维素及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宜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煎炸炒爆及性热上火的食物。
阳虚体质——手脚冰凉、畏寒怕冷
经常四肢发懒,怕冷,喜欢让身上感觉温暖,一般的人都容易认为这是自己累的,体质虚了,多注意休息,多睡点觉就会好得多,其实,是阳虚了。另外还有小便尿量大,大便偏稀,而且身体胖而发白,或者面色淡白。
调理关键词:补阳+温补脾肾
【推荐食谱】
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取些温热食物用于抗寒,如辣椒、肉桂、生姜、葱、大枣、荔枝、羊肉、狗肉等。
当归生姜羊肉汤:将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备用。羊肉500克剔去筋膜,放入开水锅中略烫,除去血水后捞出,切片备用。当归、生姜、羊肉放入沙锅中,加清水、料酒、食盐,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成。此方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特别适合冬季食用。
平时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腰部、下肢和腹部的保暖,夏季也不宜穿露肩、露背的衣服;多晒太阳,在户外可做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太极拳、广播操等;常泡温泉、洗热水澡;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冬季盲目进补谨防伤身
中医认为,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特别是“冬至阳生”,在这一节气前后,人体易于吸收补充的营养,这时进补能达到“事半功倍”、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之效。故有“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之说。
但补药也是药,既然是药物就是用来治病的。中医治病就是利用中药药性的寒、热、补、消、升、降、敛、散,来纠正疾病之偏,从而使体内阴阳回复平衡,治愈疾病。因此,假如身体无病,单纯出于保健的目的而服食补药或各种所谓的“强壮药”、“长寿药”、“美容药”……久而久之,这些药物的偏性,必然扰乱五脏六腑的功能,损伤正气。
辨证施治是中医的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调理也是遵循这个原则。如果调补不当,适得其反。进补是对体虚者而言的,并不是每一个人到冬天都要吃补药,特别是那些年轻体壮无病无痛的人,或有良好的耐寒代偿能力的人,更不需补也不必补,否则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