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不仅是饮品,还是名不虚传的“养生良药”和“调料高手”。
在中医领域,酒自古就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有引药上行、振精神等功效。做菜时加点酒,还有增香解腻的效果。
《生命时报》特邀专家,告诉你各种酒的神奇功效。
受访专家: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教授 李浩
济南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副教授 綦翠华
1
黄 酒
黄酒是用稻米、玉米、小米等为原料,经霉菌、酵母等发酵而成。
富含氨基酸、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且香气浓郁,口味醇厚。
养胃健脾和气血
有养胃健脾、和血行气、调经止痛等功效,适合冬天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者。
最好烫热或隔火加温后再喝,若加点姜片煮后饮用,活血祛寒、养胃健脾的效果更强。
羊肉、鲜鱼去腥膻
烹调羊肉 、鲜鱼等肉类时,加适量黄酒腌制后再炖炒,能够去腥膻。
炒青菜时加点黄酒,有“护绿”作用。
做菜加黄酒的时机很关键。
煸炒肉丝,酒应当在煸炒完毕时放。
红烧鱼,最好在鱼煎制完成后立即放酒。
炒虾仁,虾仁滑熟后酒先于其他佐料入锅。
做汤则应该在汤煮开后再放入黄酒。
2
白 酒
疏风散寒舒筋骨
可疏风散寒、舒筋活血,少量白酒能刺激胃液与唾液分泌,有助健胃止疼,促进血液循环和镇静安眠。
白酒不宜空腹饮用,更不能过量饮用。
炖肉解腻好帮手
烹调最好用酒精度适中或偏低的白酒。
白酒入菜比较适合口味比较浓重的菜,炒、煮、拌、煎等方法也可用白酒调味。
炖红烧肉,用白酒代替少量的水,能起到解油腻作用。
做河鱼前,用白酒腌制一下再挂糊烹调,可以去腻除腥。
炒鸡蛋时加点白酒,炒出的鸡蛋更鲜嫩松软。
剖鱼时弄破胆,马上在鱼膛内抹点白酒再用冷水冲洗,可消除苦味。
3
葡萄酒
暖腰驻颜保健佳品
《本草纲目》记载葡萄酒能够“暖腰肾,驻颜色,耐寒”,红酒也是西方人的保健佳品。
除了有助于抑制老年痴呆和前列腺癌等疾病之外,每周2~3杯葡萄酒可有效降低哮喘危险。
红肉、海鲜是绝配
葡萄酒含丰富的抗氧化作用的酚类化合物、游离氨基酸、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
红葡萄酒与猪牛羊等红肉是绝配,白葡萄酒则适合烹调海鲜类等白肉。
红酒微煎牛肉,腌制牛肉时放入红酒,微煎时再倒入适量红酒及其他调料。
做汤时,在炖汤结束前20分钟倒入葡萄酒,汤的味道更鲜美。
炒洋葱时加少许葡萄酒,味美而不易炒焦。
4
啤 酒
开胃健脾助消化
其酒精含量不高,适当饮用有助消化、开胃健脾的作用。
啤酒原料大麦壳中富含硅,有益皮肤、头发和指甲健康,可保持骨质密度。
啤酒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能减轻压力、有助于记忆力,降低人们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肉质鲜嫩味更佳
啤酒入菜,其原料中的麦芽香与酒花香可为菜肴增添独特风味。
炒肉片,用淀粉加生啤调糊挂浆,炒出后格外鲜嫩,尤其适合烹调牛肉。
烹制含脂肪较多的肉类,加适量啤酒能使菜肴香而不腻。
清蒸鸡前将鸡放入啤酒中腌制15分钟,蒸熟后格外鲜滑可口。
清蒸腥味较大的鱼,先用啤酒腌15分钟,蒸熟后不仅腥味大减且味道更鲜美。
每天的饮酒量,应该控制在葡萄酒50—100毫升(1—2两)、啤酒350毫升(1听)、白酒30—50毫升(0.5—1两)。
这样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有益于健康。▲(生命时报特约记者 李园园)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生命时报公众号矩阵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询
010-65363786
010-65363791